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齊的意思、大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齊的解釋

猶大同。謂使完全齊同。《荀子·樂論》:“故樂者,天下之大齊也。” 梁啟雄 簡釋引 王引之 《經義述聞》雲:“天下之大齊,謂天下之大同也。”

(1).最大的定限。《列子·楊朱》:“百年,壽之大齊。”

(2).大體的界限。 章炳麟 《國故論衡中·文學總略》:“以文辭、學説為分者,得其大齊,審察之則不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齊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完備;齊全

    指事物完整無缺的狀态。例如《周禮·考工記》載:“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此處“齊”通“劑”,引申為調配完備之意。

二、曆史專有名詞

  1. 朝代名稱

    • 五代十國政權:指唐朝滅亡後由劉豫建立的政權(1130–1137年),史稱“僞齊”或“劉齊”,定都大名府(今河北邯鄲),是金朝扶植的傀儡政權。
    • 南齊别稱:南北朝時期蕭道成建立的南齊(479–502年),因區别于北朝的“北齊”,亦稱“大齊”。
  2. 考古術語

    指中國古代青銅器鑄造的合金配比标準,如《周禮·考工記》記載的“六齊”法則,其中“鐘鼎之齊”代表銅錫比例為6:1的配方,體現古代工藝的規範化。

三、文化引申義

  1. 禮儀規範

    古語中“齊”通“齋”,指祭祀前的齋戒儀式,如《禮記·祭統》雲:“及時将祭,君子乃齊(齋)”,強調儀式的莊重與完備。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大齊”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曆史背景來理解:

一、基本詞義

作為漢語詞彙,“大齊”原指衆人齊心協力、完全統一的狀态,具有以下核心内涵:

  1. 大同思想:源自《荀子·樂論》“故樂者,天下之大齊也”,指通過禮樂教化實現社會和諧統一。
  2. 界限與定限:在《列子·楊朱》中,“百年,壽之大齊”表示壽命的最大限度;章炳麟則用其指代事物的宏觀界限。

二、曆史政權

“大齊”也是中國曆史上兩個政權的名稱:

  1. 唐末黃巢政權(公元880-884年)
    黃巢起義後建立,定都長安,年號“金統”,是農民起義建立的短暫政權。
  2. 五代十國時期齊國
    原為唐朝藩鎮,後由李昪建立南唐前身的齊國(937年),但存在時間極短。

三、文化關聯

與“齊文化”密切相關:

四、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形容集體協作的團結精神,例如:“團隊大齊心,攻克技術難關”。在曆史研究中則需注意區分其作為政權名稱的專指性。

别人正在浏覽...

悲愍贲育之勇伯餘不染一塵超市朝司朝玄程頓打底子擋頭稻雲疊意東表硐産東阙東旭頓昧而還紡車梵門篚箧管山吃山,管水吃水國妖行政複議鍵盤樂器驕虛借寵饋賂淋灑留逆盲眡沒中對眄睨磨昏抉聩懦謹袍罩兒謙卑七輪風親愛汽水人閑日益肉燈台沙丸神碑聲場戍督曙日署攝梳頭媽子髿髿天陰殢雨尤雲痛定同直湍濤土撥鼠妥侑無莊霞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