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苟得的意思、苟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苟得的解釋

不當得而得。《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苟得。” 孔穎達 疏:“非義而取,謂之苟得。” 唐 杜甫 《前出塞》詩之九:“衆人貴苟得,欲語羞雷同。” 清 黃鷟來 《詠懷》之九:“小人務苟得,君子信艱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苟得”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描述通過不正當或勉強的方式獲得利益或結果,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苟得”由“苟”和“得”構成:

二、使用場景與感情色彩

  1. 貶義用法:多用于批評通過不光彩手段(如貪圖小利、違背原則)獲取利益的行為。例如《禮記》中提到“臨財毋苟得”,即告誡人們面對財物不可妄取()。
  2. 文學引用:杜甫詩句“衆人貴苟得,欲語羞雷同”諷刺了世人推崇不當所得的價值觀()。

三、延伸理解

該詞隱含對道義和原則的重視,常與“君子信艱貞”等表達形成對比,凸顯堅守節操與苟且獲利之間的對立()。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禮記》《前出塞》等古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苟得

苟得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草率地得到,得到時不顧一切。苟得的拆分部首為苟(gǒu)和得(dé)。其中,苟部首是由草字頭部的苟組成,而得則是由彳部和寸部組成。

苟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中,最早的古代漢字寫法是“苟得”,後來衍生出了“苟取”的寫法。在繁體字中,苟得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為「苟得」。

在古時候,苟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主要是字形上的差異。在古漢字寫法中,苟得的“得”字寫作「⿻丷⿻亠寸」,而現代寫法中的“得”字簡化成了「⿰彳寸」。而“苟”字則一直保持不變。

以下是苟得的一些例句:

  1. 他苟得了這個人情,卻沒有考慮後果。
  2. 為了苟得一點權勢,他不惜背信棄義。
  3. 不要苟得身外之物而忽視内心的真正需要。

與苟得相關的組詞包括:苟且、苟且偷安、苟且認輸等。

苟得的近義詞有:草率、貪心、貪婪。

與苟得相反的詞是:謹慎、小心、審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