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世俗的思想情感。 唐 戴叔倫 《又酬曉燈離暗室》詩之四:“ 楚 僧話寂滅,俗慮比虛空。” 清 沉複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少焉,一輪明月已上林梢,漸覺風生袖底,月到波心,俗慮塵懷,爽然頓釋。”
(2).指凡庸的思想感情。 陳毅 《莫幹山紀遊詞》之五:“ 莫幹 好,最好遊人多。飛瀑 劍池 滌俗慮, 塔山 遠景足高歌。結伴舞婆娑。”
“俗慮”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核心含義
指因受世俗觀念影響而産生的煩惱或憂慮,強調“凡庸的思想感情”或“世俗的思想情感”。
反義詞
與“雅興”相對,後者指高雅的情趣或興緻。
古典文獻
現代作品
陳毅在《莫幹山紀遊詞》中以“飛瀑劍池滌俗慮”表達自然景觀對心靈的淨化作用。
“俗慮”一詞兼具文化深度與現實意義,既反映傳統文人對超脫的向往,也適用于當代對心靈自由的探讨。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引申用法,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俗慮是一個包含兩個字的詞語,由“俗”和“慮”這兩個字組成。拆分它們的部首和筆畫可以分别是:
• 俗(部首:人,筆畫:9)
• 慮(部首:心,筆畫:11)
“俗慮”一詞源于古代漢語,表示世俗的煩惱、紛雜的思緒和雜念。
在繁體字中,俗慮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但俗慮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早期的漢字有許多變體字,但在《康熙字典》中,俗慮的寫法已經和現代相同。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了“俗慮”在不同語境中的用法:
1. 他總是忙于俗慮,沒有時間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
2. 他下定決心,要擺脫俗慮,追求内心的甯靜與平和。
3. 她的生活充滿了俗慮,她渴望能夠放下煩惱過上簡單、純淨的生活。
以下是一些與“俗慮”相關的詞語:
• 組詞:俗世、慮世、俗情、慮心、俗事、雜七雜八
• 近義詞:紛擾、雜亂、煩瑣
• 反義詞:超脫、超凡、甯靜
以上所述,是關于“俗慮”一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詳細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