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旨的意思、得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旨的解釋

(1).得到聖旨。《新五代史·唐臣傳·郭崇韬安重誨論》:“宰相有非其見時而事當上決者,與其被旨而有所復請者,則具記事而入,因崇政使聞,得旨則復宣而出之。”

(2).得其主旨。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一章》:“ 程子 此語,大費斡旋,自不如 呂氏 之為得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得旨”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其解釋和出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梳理如下:

1.得到聖旨

指古代官員或機構正式接收到皇帝下達的诏令。這一用法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新五代史·唐臣傳》中記載:“得旨則複宣而出之”,描述了宰相處理政務時需依聖旨行事的流程。此外,清代奏疏如《奏用間劉愛塔事疏》也使用了該詞,體現其官方語境中的規範性。

2.得其主旨

指理解、掌握某一思想或理論的核心要義。清代學者王夫之在《讀四書大全說》中評價呂氏學說時提到:“自不如呂氏之為得旨”,強調對經典深層含義的把握。這一釋義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文學評論,側重對内涵的精準提煉。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新五代史》或王夫之著作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旨》一詞的意思: 《得旨》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獲得上級的指示或命令。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得”和“旨”。 “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得”字的部首是“彳”,總共有7個筆畫。 “旨”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旨”字的部首是“日”,總共有6個筆畫。 《得旨》的來源: 《得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它最早出現在文獻記載中的是出自《論語·鄉黨篇》:“彼得者與我得者也。”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接受上級命令或指示的意思。 《得旨》的繁體寫法: 《得旨》的繁體寫法與簡體寫法相同,都是“得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得旨》一詞的基本形态并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1. 他一直努力工作,終于獲得了上司的得旨。 2. 經過多年的刻苦訓練,他終于等到了得旨,成為了一名職業球員。 組詞: 得志、得意、得勝、得手 近義詞: 領旨、領導的指示、接受命令、遵從上級 反義詞: 失旨、拒絕命令、不接受指示、違抗上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