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旨的意思、得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旨的解釋

(1).得到聖旨。《新五代史·唐臣傳·郭崇韬安重誨論》:“宰相有非其見時而事當上決者,與其被旨而有所復請者,則具記事而入,因崇政使聞,得旨則復宣而出之。”

(2).得其主旨。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一章》:“ 程子 此語,大費斡旋,自不如 呂氏 之為得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得旨是漢語複合詞,由“得”和“旨”兩部分構成,其含義需結合二者本義及曆史用法綜合解析。

  1. 字義分解

    • 得:動詞,本義為“獲得、取得”,《說文解字》釋為“行有所得也”,引申為“契合、領悟”。
    • 旨:名詞,原指“美味”,《說文解字》注“美也”,後演變為“意圖、宗旨”,如《詩經·小雅》中“我有旨蓄”含“美好”義,《宋書·謝靈運傳》中“妙達此旨”則指“核心要義”。
  2. 詞義解析

    得旨在古籍中有兩種典型用法:

    • 本義:指“獲得旨意或命令”,多用于君臣語境。例如《資治通鑒·唐紀》載“李勣得旨,率軍西進”,此處強調奉皇帝诏令行事。
    • 引申義:表“領悟核心思想”,如蘇轼《答謝民師書》雲“讀書須得旨,方不為章句所困”,指理解文章精髓(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
  3.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得旨”多用于學術或藝術領域,強調“把握主旨”。例如《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為“領會深層含義”,例句“研究文獻需得旨,避免斷章取義”(參考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4. 文化意蘊

    該詞蘊含中國傳統文化對“知行合一”的追求,如王陽明《傳習錄》主張“心外無物,得旨即行”,強調理解與實踐的統一(參考來源:國學大師網《傳習錄》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得旨”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其解釋和出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梳理如下:

1.得到聖旨

指古代官員或機構正式接收到皇帝下達的诏令。這一用法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新五代史·唐臣傳》中記載:“得旨則複宣而出之”,描述了宰相處理政務時需依聖旨行事的流程。此外,清代奏疏如《奏用間劉愛塔事疏》也使用了該詞,體現其官方語境中的規範性。

2.得其主旨

指理解、掌握某一思想或理論的核心要義。清代學者王夫之在《讀四書大全說》中評價呂氏學說時提到:“自不如呂氏之為得旨”,強調對經典深層含義的把握。這一釋義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文學評論,側重對内涵的精準提煉。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新五代史》或王夫之著作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拜把子報佑倍日不伏水土才華蓋世蠶姬詞律催并村旗待盡殿軍地下室分總幹世嗝嗝工程熱物理學管家婆觚角黑河市教令即代絕然曠淡蘭麝鱗砌龍鱗座倫常螺絲帽廬帳冕冠鳴林密诏魔芋曩霄暖女女娲朋寮倗友貧下中農頗脫溥鬯乾恩蔭寝訛起跑鼪鼯徑時文市鎮衰秏素液太族迢越痛責往牒望遠鏡危急存亡之秋危言核論下甲享觐蕭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