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即代的意思、即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即代的解釋

即世,逝世。 唐 諱“世”,改世作“代”。《金石續編·唐長豐令李丕墓志銘》:“沉疾於故林私第,即代之日,春秋六十有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即代”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未作為獨立詞彙收錄,其含義需結合構詞法分析。從單字釋義來看:

  1. “即”(jí)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釋義為“靠近;接觸”(如“若即若離”)或“當下;立刻”(如“即刻”)。古代亦表“登上”義,如《尚書·洛诰》載“朕弟小子,即禦事”。

  2. “代”(dài)在《漢語大詞典》中有“替代”“朝代”“世代”三重核心義項。如《論語·八佾》中“周監于二代”指朝代更替,《禮記·中庸》中“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含傳承意味。

二者組合使用時,“即代”可解作“立刻接替”或“當下傳承”,但在現代漢語中屬于非固定搭配。該詞偶見于個别方言語境或文學作品中表示“即時更替”的動作狀态,例如:“族長即代之位,不容延誤”(仿古用法)。如需權威性參考,建議使用《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或《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核查具體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即代”是唐代文獻中因避諱而産生的特殊用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含義 指“逝世”。唐代為避太宗李世民名諱,将原本表示去世的“即世”改為“即代”。例如《金石續編·唐長豐令李丕墓志銘》載:“沉疾於故林私第,即代之日,春秋六十有三。”

二、詞源背景 • “世”與“代”在唐代構成避諱關系,官方文書、墓志銘等正式場合需用“代”替代“世”字。 • 這種避諱制度導緻大量文獻中出現改字現象,“即代”即為典型例證。

三、延伸說明 該詞屬于特定曆史時期的語言現象,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研究唐代墓志、碑刻等文獻時需注意此類避諱用字,避免誤讀。

别人正在浏覽...

挨肩擦背闇室鼇甲傍尊半音抱疴奔駒飙銳承興熾彊大幅度房地産業法室風波平地分級該搭高國宮莊汗浃和數讙嚣虺易将順其美艱阻階合激奮雞鳴而起缙紳録粔籹鞫為茂草勞勞亭連磨陵寝流珠淪佚旅谒黴天沒頭腦命詞靡所適從鬧竿能士敲火棄家蕩産輕漚上緊身親社宰試樣譚空銅片駝翁丸蘭違反午貫險逼閑深纖粟縣網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