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核論的意思、危言核論的詳細解釋
危言核論的解釋
同“危言覈論”。正直而翔實的言論。
詞語分解
- 危言的解釋 ∶正直的話邦有道,危言危行。;;《論語;憲問》 ∶故意說吓人的話危言聳聽詳細解釋.直言。《逸周書·武順》:“危言不幹德曰正。”《漢書·賈捐之傳》:“臣幸得遭明盛之朝,蒙危言之策,無忌諱之患。” 顔師
- 核論的解釋 猶确論,高論。 三國 魏 嵇康 《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恐辭辨雖巧,難可俱通,又非所望于核論也。”覈論:.深刻的言論。《後漢書·郭太傳》:“ 林宗 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覈論,故宦官擅政而不能傷也。
網絡擴展解釋
“危言核論”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ēi yán hé lùn,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 含義:指正直而翔實的言論。
- 結構:由“危言”和“核論”組成。
- “危言”:此處并非指“危言聳聽”,而是取“正直、嚴正”之意(“危”有“端正”之義)。
- “核論”:指經過核實、翔實有據的論述(“核”通“覈”,意為嚴謹、真實)。
出處與背景
- 源自《後漢書·郭太傳》:“林宗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核論,故宦官擅政而不能傷也。”
此句描述郭太(字林宗)為人正直,但避免發表激烈言論,因此在宦官專權時得以保全自身。
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或定語,用于書面語。
- 感情色彩:中性詞,強調言論的嚴謹和真實性。
- 示例:
“他的分析堪稱危言核論,既有深度又具說服力。”
常見誤解
需注意與“危言聳聽”區分:
- 危言核論:強調言論的正直與翔實,屬褒義或中性。
- 危言聳聽:指故意誇大事實以制造恐慌,含貶義。
“危言核論”形容嚴謹、真實且有深度的言論,常用于正式語境。其核心在于“核”(翔實)與“危”(正直)的結合,而非字面意義上的“危險言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危言核論
危言核論是一個成語,意指說些危言聳聽的話或者作出草率的判斷。其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拆分部首:卩言木讠
筆畫:25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著名的史書《史記》中。在書中,有一則故事中有這樣一句話:“士卒掉首,危言核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戰場上,将士們為了避免頭顱被斬下,僞造了一些讓對方相信他們已經投降或者有内奸的消息,以此來保住自己的性命。
危言核論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危言核論」。
在古時候,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不同。然而,危言核論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沒有較大的變化。
以下是危言核論的一些例句:
1. 他總是愛說些危言核論,讓人感到非常不安。
2. 在面對複雜局勢時,我們要慎重言辭,避免危言核論。
組詞:危言、核論
近義詞:危言聳聽、危言惑衆、危言亂語
反義詞:實言實語、切合實際、言之有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