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密诏的意思、密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密诏的解釋

[secret imperial edict] 内容秘密的诏書

詳細解釋

秘密的诏書。《後漢書·獻帝紀》:“五年春正月,車騎将軍 董承 、偏将軍 王服 、 越騎 校尉 種輯 受密詔誅 曹操 ,事洩。” 唐 王建 《上杜元穎相公》詩:“承恩不許離牀謝,密詔長教倚案書。”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六章:“ 崇祯 問:‘不是已有密诏了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密诏是漢語中由“密”與“诏”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帝王為隱秘傳達指令而籤署的特殊文書。《說文解字》對“诏”的釋義為“告也”,特指帝王發布的命令文書,而“密”則強調行為的隱蔽性,二字組合構成特定政治語境下的專有名詞。

從文獻應用角度看,密诏具有三個典型特征:其一,載體形制特殊,多采用絹帛或特制紙張,且不加蓋常規官印;其二,傳遞渠道獨立于常規行政體系,常由帝王親信單獨執行;其三,内容涉及重大軍政機密,如《資治通鑒》記載的漢獻帝“衣帶诏”事件,即為鏟除權臣而秘密頒布的勤王令。

現代辭書對此詞的釋義存在細微差異。《漢語大詞典》定義為“秘密的诏書”,側重其文書屬性;《古代漢語詞典》則強調“帝王密令”的行為特征。北京大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這類文書多出現于皇權更疊或政治鬥争時期,如清代康熙朝“九子奪嫡”事件中涉及的密诏争議。

在史學研究中,密诏的真實性常成為考辨重點。故宮博物院藏《雍正朝密折彙編》顯示,康雍時期密诏需符合特定格式:開頭須有“密谕”字樣,結尾标注“此谕留中”以示不得存檔,這類實物為詞義考證提供了實物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密诏”是中國古代皇帝下達的秘密诏書,主要用于處理敏感或機密事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二、曆史背景與用途

  1. 政治作用
    多用于皇帝暗中部署重要行動,如漢獻帝曾通過“衣帶诏”密令董承等人誅殺曹操(《後漢書》記載)。
  2. 傳遞方式
    為避免洩露,常通過特殊渠道傳遞,如縫入衣帶、夾藏文書等。例如唐代詩人王建詩中提到“密诏長教倚案書”,側面反映其隱秘性。

三、著名實例

四、文學與文化引用

古典文學常以密诏推動劇情,如姚雪垠《李自成》中崇祯帝多次使用密诏調度将領,體現其作為皇權工具的複雜性。

五、現代釋義延伸

現代語境中,“密诏”可比喻隱秘的重要指令,但需注意其特指古代帝王行為的原始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國富民白話戲保護鳥璧圭馞馝側注禅閣唱言陳谕湊口饅頭度荒敦雅風漣覆醬燒薪負局翁扶喪拱樹海紅回響活健貨位簡定極颠截至金石為開裾巴孔雀翎連村臨風靈蹤臨篇六佾率懷瞞藏夢白雞磨盤蓬丘淺恩敲冰玉屑跂步擎戴清嚴蛩吟棄僞從真曲肱而枕若出一轍入轉傘檐掃地俱盡伸展矢房施氣粟斯鐵悶車宛魯矛霧委無暇仙筆香芳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