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遠貌。 清 黃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莊》詩之二:“層城匪迢越,廣陌交馳騁。”
“迢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拼音為tiáo yuè,兩字均為半包圍結構。其中,“迢”本義指遙遠或綿長,如“千裡迢迢”;“越”則有跨越、超越之意。
“迢越”形容高遠的樣子,常用于描繪空間或時間上的遙遠感,屬于文學書面用語。例如清代黃景仁的詩句“層城匪迢越,廣陌交馳騁”,即以“迢越”反襯近在咫尺的城郭。
在古漢語中,“迢”常與其他字組合,如“迢遞”(高峻)、“迢峣”(高大),均與空間的高遠相關。而“越”單獨使用時,可表動作(跨越)或程度(越發)。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詩詞引用,可參考清代詩詞集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漢典)。
《迢越》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足(zú)和辵(辶,chuò)。迢越的意思是指遠離、遙遠或跋涉艱難地在山水間行走。
迢:部首足(zú),筆畫12
越:部首辵(辶,chuò),筆畫15
迢越的繁體寫法和簡體一樣,仍然是「迢越」。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迢越」兩字的書寫形式可能會有些變化,但基本的意思和形狀并沒有太大差異。
1. 他迢越山水之間,來到了一個古老的村莊。
2. 在這個迢越的山峽中,我們度過了一段艱苦的旅途。
組詞:迢遞、迢回、迢拓
近義詞:遠行、漫遊、跋山涉水
反義詞:接近、親近、距離不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