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與麝香。指名貴的香料。《晉書·石崇傳》:“ 崇 盡出其婢妾數十人以示之,皆藴蘭麝,被羅縠。” 宋 黃庭堅 《寄陳適用》詩:“歌梁韻金石,舞地委蘭麝。” 明 徐霖 《繡襦記·逼娃逢迎》:“香消蘭麝,香消蘭麝。絲索流塵暗錦筝,階前草色入簾青。”
“蘭麝”是漢語中的傳統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蘭”指蘭花,“麝”指麝香,二者均為古代名貴香料。組合後泛指香氣濃郁的高雅物品。南朝蕭統在《銅博山香爐賦》中描述:“爨松柏之火,焚蘭麝之芳”,生動展現了這類香料的使用場景。
元代鄭光祖散曲有雲:“依稀聞蘭麝餘香”,展現其在文學作品中的意境營造。清代金纓更以“以紙包蘭麝”作喻,說明近賢者能受美德熏陶。
當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文學創作、藝術評鑒等場景,形容雅緻的氣息或品格,如“書房裡彌漫着蘭麝般的墨香”。
提示:此詞屬于文言詞彙,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但在詩詞創作、古風類文本中仍具表現力。欲查看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蘭麝》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包含了兩個部分:蘭和麝。蘭指的是一種香氣芬芳的植物,麝則指的是一種動物的香腺分泌物。
蘭(部首:艹,筆畫:9) 麝(部首:鹿,筆畫:22)
《蘭麝》一詞主要來自于古代文學作品,比如《紅樓夢》等。它既可以指代花香撲鼻的蘭花,也可以指代搔首弄姿的麝香。
《蘭麝》的繁體字為「蘭麝」。
在古代,蘭的寫法稍有不同,用的是「蘭」的字形。麝的寫法則保持不變。
1. 這個花園裡種植了許多蘭花,散發出濃郁的蘭麝香氣。
2. 她穿着一件洋溢着蘭麝芬芳的衣裳,引來衆人的贊歎。
蘭花、蘭香、麝香、麝磨
蘭花:蘭、花卉
麝香:麝、麝磨
蘭花:野草、雜草
麝香:污臭、惡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