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蕭梁的意思、蕭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蕭梁的解釋

即 南朝 梁 。因 梁 朝皇室姓 蕭 ,故史稱 蕭梁 。 明 道衍 《京口覽古》詩:“ 蕭梁 事業今何在? 北固 青青客倦看。” 清 周亮工 《從山後倒入無想寺與僧惺悟》詩:“欲踏高巖看石臼,休捫古碣話 蕭梁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蕭梁”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專名性質的複合詞,通常指中國南北朝時期由蕭衍建立的梁朝(502年-557年)。該詞由姓氏“蕭”與朝代名“梁”組合而成,既體現政權創立者的家族身份,又代表特定曆史階段的國號稱謂。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蕭”為形聲字,《說文解字》釋其本義為“艾蒿”,後演變為常見姓氏;“梁”原指橋梁或屋梁,《玉篇》引申為重要支撐物,在政治語境中喻指國家政權架構。兩字組合後形成專有曆史名詞,特指南朝蕭氏建立的梁政權。

該政權在史學界具有三大特征:其一為佛教鼎盛期,梁武帝四次舍身同泰寺,推動佛教本土化發展;其二為文學繁榮階段,《昭明文選》編纂标志中國現存最早詩文總集誕生;其三為門閥制度典型期,士族與寒門矛盾加劇。相關史實在《中國曆史大辭典》中有詳細著錄。

現代漢語詞典如《辭海》第七版将“蕭梁”列為獨立詞條,釋義為“南朝之一,蕭衍代齊稱帝所建,都建康(今南京),曆四帝五十六年”,并标注其起止年份及疆域範圍。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常與“劉宋”“南齊”“南陳”并稱,構成南朝四代的完整序列。

網絡擴展解釋

“蕭梁”指南朝時期的梁朝(502年—557年),因皇室姓蕭,故史稱蕭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蕭梁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三個朝代,由蕭衍取代南齊建立,定都建康(今南京)。因皇室姓氏為蕭,後世以“蕭梁”區别于其他同名政權。

二、曆史背景與建立

  1. 取代南齊:南齊末年政治腐敗,宗室蕭衍(梁武帝)起兵攻入建康,于502年廢齊和帝蕭寶融,自立為帝,國號梁。
  2. 國號由來:蕭衍的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國號為梁;因皇室姓蕭,史稱“蕭梁”。

三、重要統治者與興衰

  1. 梁武帝蕭衍(在位502—549年):
    • 初期勵精圖治,推行寬政,調和世族與寒門矛盾,經濟文化繁榮。
    • 晚年沉迷佛教,廣建佛寺,導緻國政敗壞,引發“侯景之亂”。
  2. 侯景之亂(548—552年):
    • 北朝降将侯景叛亂,攻陷建康,梁武帝被囚餓死,江南社會經濟遭受重創,蕭梁自此衰落。
  3. 滅亡:557年,權臣陳霸先廢末帝蕭方智,建立南陳,蕭梁滅亡。

四、曆史地位與影響

  1. 政治經濟:蕭梁前期國力強盛,一度超過北魏,但因内亂未能統一北方。
  2. 文化:佛教盛行,文學(如《昭明文選》)與藝術成就突出,對後世影響深遠。

五、相關詩詞與文獻

唐代杜甫、清代龔自珍等詩人作品中均有提及蕭梁,如“蕭蕭梁棟秋”“蕭梁台殿一灰飛”等,反映其曆史滄桑。

總結來看,蕭梁雖僅存55年,但在南朝曆史中具有承前啟後的地位,其興衰過程體現了南北朝時期政權更疊的典型特征。

别人正在浏覽...

襞牋鼻上蠶婦城尖赤壁鏖兵麤誦帶住貂侍抵達蹀蹀地塊窦道發軟輔翊戈壁灘宮鬟含靁壞劫灰筆回禮将攝兼濟餞客肩摩踵接漸澤矜哀緊那羅近天禁障機泉酒京唠叨羸老掠賣華工奁匣詈言鹿麛路引滿處茅焦媺惡沒正條僻錯毗狸千瘡百痍欠賬乞乞縮縮權兇容接視力表時澤獸補屬概念桃花水它心統管頹廢五純無彊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