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曩霄的意思、曩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曩霄的解釋

宋 代 西夏 國主名。 曩霄 本名 元昊 , 宋 賜姓 趙 。後不甘臣 宋 ,于公元1038年稱帝,國號 大夏 。在帝位十一年卒。見《宋史·外國傳一·夏國上》。後用為背叛不臣之典。 清 王士禛 《秦中凱歌》:“空言 韓 範 威名大,五路何曾制 曩霄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曩霄”是宋代西夏國主李元昊的别稱,具體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1. 曆史背景
    曩霄本名李元昊(1003年—1048年),是西夏開國皇帝。宋仁宗時期,元昊被賜姓“趙”,但後來他拒絕向宋朝稱臣,并于1038年稱帝,建立大夏國(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甯夏銀川)。

  2. 詞義與用法
    “曩霄”一詞在文獻中主要用于代指元昊,并因其背叛宋朝的行為,被引申為“叛逆不臣”的典故。例如清代王士禛的詩句“五路何曾制曩霄”,即借元昊之事諷刺空有威名卻無法制敵的現象。

  3. 相關史實

    • 在位時間:1038年稱帝,在位11年,後因奪兒媳為妃被太子刺殺身亡。
    • 重要事件:與北宋爆發多次戰争(如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最終籤訂“慶曆和議”。

需要說明的是,“曩霄”并非正式年號或尊號,而是史書對元昊的特定稱呼。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極低,主要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典故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曩霄

曩霄(nǎng xiāo)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曩(nǎng)的拆分部首是日(rì)字旁,它的筆畫數是21。

霄(xiāo)的拆分部首是雨(yǔ)字旁,它的筆畫數是17。

來源和繁體

曩霄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詞語,常用來形容天空或者廣闊無垠的景色。這個詞源自古代文人筆下的描寫,形象地表達了壯麗、寬廣的意象。

在繁體字中,“曩”字的寫法為「囊」,而“霄”字的寫法為「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康熙字典》中收錄了“曩霄”這個詞語的古字寫法為「攮霄」。

例句

1. 夜幕降臨,星空下的曩霄美得令人歎為觀止。

2. 登上山頂,一片紅霞彌漫,曩霄似火,美麗無比。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曩時、月曩、曩底、霄漢。

近義詞:天空、蒼穹、宇宙。

反義詞:狹小、狹窄、狹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