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曩霄的意思、曩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曩霄的解釋

宋 代 西夏 國主名。 曩霄 本名 元昊 , 宋 賜姓 趙 。後不甘臣 宋 ,于公元1038年稱帝,國號 大夏 。在帝位十一年卒。見《宋史·外國傳一·夏國上》。後用為背叛不臣之典。 清 王士禛 《秦中凱歌》:“空言 韓 範 威名大,五路何曾制 曩霄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曩霄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專名屬性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1003-1048年)的别稱。該詞由"曩"(意為從前、過去)和"霄"(指天空)構成,原為黨項語漢譯名"兀卒"(意為青天子)的雅化轉譯,見于《宋史·夏國傳》等官方文獻記載。

在具體使用中,曩霄包含三重語義維度:

  1. 作為帝王尊號: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建國稱帝時正式采用"曩霄"為尊號,體現其"承天受命"的政治合法性主張。此用法見于中華書局《西夏書事校證》卷十二。
  2. 代指西夏政權:宋代文獻常以"曩霄"借代西夏統治集團,如《續資治通鑒長編》載範仲淹奏疏"曩霄僭逆,宜早圖之",此處的借代用法具有特定曆史語境限定。
  3. 語言學轉譯現象:該詞保存了11世紀漢語對黨項語的音義轉寫特征,中央民族大學《西夏語言文字研究》指出其構成體現農耕文明與遊牧文化的語言接觸特征,但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價值。

需特别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通用詞典中多歸類為曆史專名,如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将其标注為"曆史名詞",建議使用者結合具體曆史語境理解,避免與現代漢語詞彙混用。

網絡擴展解釋

“曩霄”是宋代西夏國主李元昊的别稱,具體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1. 曆史背景
    曩霄本名李元昊(1003年—1048年),是西夏開國皇帝。宋仁宗時期,元昊被賜姓“趙”,但後來他拒絕向宋朝稱臣,并于1038年稱帝,建立大夏國(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甯夏銀川)。

  2. 詞義與用法
    “曩霄”一詞在文獻中主要用于代指元昊,并因其背叛宋朝的行為,被引申為“叛逆不臣”的典故。例如清代王士禛的詩句“五路何曾制曩霄”,即借元昊之事諷刺空有威名卻無法制敵的現象。

  3. 相關史實

    • 在位時間:1038年稱帝,在位11年,後因奪兒媳為妃被太子刺殺身亡。
    • 重要事件:與北宋爆發多次戰争(如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最終籤訂“慶曆和議”。

需要說明的是,“曩霄”并非正式年號或尊號,而是史書對元昊的特定稱呼。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極低,主要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典故中。

别人正在浏覽...

阿僧秪劫豹腳蚊别頭試髀髋兵祭蟬聯瞋罵舂塘沖陽川歸慈目道砟雕刺都郵笃意法海無邊犯牛脖子膚廓孚萌寡俦丱學家鼓點鬼巫孤注一擲驩頭降辇迥乎不同機要秘書君子協定控駕空隴空群叩安了事癡獵車劉海蟾麽人妙算匿意期房青徑窮辱器志羣屋三有色鬼省谕使酒罵坐受冊蜀都水銀燈叔祖踢串瓦楞子蓊渤握兩手汗誤衍下計仙篇斜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