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日的意思、倍日的詳細解釋
倍日的解釋
一日行兩日之程,兼程。《呂氏春秋·慎勢》:“以 滕 費 則勞,以 鄒 魯 則易,以 宋 鄭 則猶倍日而馳,以 齊 楚 則舉綱而加旃而已矣。”《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鋭倍日并行逐之。”《資治通鑒·周顯王二十八年》:“倍日并行。” 胡三省 注:“倍日,一日行兩日之程,亦兼程也。”
詞語分解
- 倍的解釋 倍 è 等于原數的兩個:加倍。事倍功半。倍道而行(兼程而行)。 某數的幾倍等于用幾乘某數:二的五倍是十。 更加,非常:“每逢佳節倍思親”。倍加。倍兒精神。 增益:“焉用亡鄭以倍鄰?” 古同“背”,背棄
- 日的解釋 日 ì 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稱“太陽”):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與“夜”相對:日班。
網絡擴展解釋
“倍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一日行兩日之程”,即用一天時間完成原本兩天的行程,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兼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構成:由“倍”(加倍)和“日”(一天)組成,字面意為“将一天的時間或行程加倍”。
- 具體用法:常用于描述行軍、趕路等場景,表示加快速度、縮短行程時間。例如:
-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指軍隊舍棄步兵,僅帶精銳部隊日夜兼程追擊敵人。
- 《資治通鑒》中胡三省注:“倍日,一日行兩日之程,亦兼程也”,進一步明确了其含義。
相關典故與用法
- 軍事急行:古代戰争中常通過“倍日”縮短行軍時間,如《呂氏春秋》提到“倍日而馳”,比喻快速行動。
- 時間效率:引申為“一日做兩日之用”,強調高效利用時間。例如《史記·孫武傳》中“倍日并行逐之”,既指趕路速度,也暗含戰術上的緊迫性。
現代關聯
- 成語衍生:現代漢語中保留“倍日并行”這一成語,仍用于形容急速趕路或加快進程。
- 文化影響:該詞體現了古代對時間和效率的重視,與“夜以繼日”等成語有相似内涵。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用例或具體篇章分析,可參考《史記》《資治通鑒》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倍日
倍日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日子倍特别”。拆分部首是“人”和“曰”,筆畫數為9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用以形容某一天或某個日子與其他日子相比,倍具特别之意。
倍日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倍曰”,字形比簡體稍為複雜一些。
古時候,《康熙字典》中描述的“倍日”的寫法是“㸨日”,字形更為古樸。這種寫法在古代文獻中也可以見到。
以下是一個例句:“今天是我生日,是我一年中倍日,我希望能收到大家的祝福。”
和“倍日”相關的組詞有:“倍功倍效”,表示努力付出會獲得多倍的成果;“倍增”,表示數量或程度以兩倍或多倍增加。
近義詞有:“特殊日”,意思相似,用來形容與其他日子有所不同的特殊日子。
反義詞有:“平常日”,意思相反,用來形容與其他日子相比較普通的日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