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寝訛的意思、寝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寝訛的解釋

《詩·小雅·無羊》:“爾羊來思,其角濈濈;爾牛來思,其耳濕濕。或降于阿,或飲于池,或寝或訛。”後以“寝訛”指牛羊的卧息與活動。 唐 韓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會聯句》:“爾牛時寝訛,我僕或歌咢。” 明 劉基 《送海甯尹知州之官序》:“夫牧也者,受人之牛羊而牧之,必為之豐其草水,適其寝訛,去其瘯蠡,驅其豺狼,然後物生,遂而牧之道得矣。” 清 王士禛 《戴嵩<牛圖>》詩:“一頭摩角一頭齕,寝訛有态何其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寝訛"是古漢語中描述動物動靜狀态的合成詞,出自《詩經·小雅·無羊》"或寝或訛,爾牧來思"。該詞由兩個單字構成: 一、字義分解

  1. 寝:本義指卧睡,引申為靜止、休息。《說文解字》釋作"卧也",段玉裁注稱"寝者,人所寢息"。
  2. 訛:通假"吪"字,《爾雅·釋诂》解作"動也",指活動、行動的狀态。二字組合構成動靜對比的意象。

二、典源解析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對牛羊群的動态描寫,東漢鄭玄箋注曰:"寝,卧也;訛,動也。言牧人有餘力則或複眠寝,或複行動"。宋代朱熹《詩集傳》進一步闡釋:"訛,動。寝訛,卧而起,起而複卧,適其性也"。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大詞典》第3冊第1615頁收錄該詞條,釋義為"指牛羊的卧息與活動"。在當代使用中多保留其古典文學特性,常見于研究先秦文獻的學術著作,例如中華書局版《詩經注析》第523頁對此詞有專門訓诂。

網絡擴展解釋

“寝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詞義來源

“寝訛”出自《詩經·小雅·無羊》中的詩句:“或降于阿,或飲于池,或寝或訛”,原指牛羊的卧息(寝)與活動(訛)兩種狀态。後引申為描述牲畜的日常行為。

2.字義分解

3.文獻引用

該詞在古典文學中常用于描繪田園牧歌場景。例如:

4.使用場景

“寝訛”屬于書面語,多用于詩詞或古文,現代日常語境中較少出現。其核心意義在于通過動靜對比,表現自然生靈的和諧狀态。

“寝訛”是并列結構的合成詞,通過“寝”(靜)與“訛”(動)的對比,概括牛羊等牲畜的生活狀态,常見于古典文學對田園生活的描寫。如需更深入考據,可參考《詩經》原文及漢典等古籍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黯然銷魂白帆兵士不彰側睨暢行馳仰愁戚牀笫當面鑼,對面鼓擔延點交獨用将軍藩庫撫愛根力公葬故土難離亥豕相望杭紡漢語大詞典合匏化被萬方歡忱胡牀見利忘義交戰團體井廬輯甯進幸擊衣夔鼓圐圙臨時工漫話蔑倫悖理黏着凝凍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輕攏慢撚清漏青史流芳卭卭蛷螋少宰雙歌司鼎頌祇夙期梯隊通街土地規劃歪變妄為韋弦小梅小休消漲狎主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