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得旨的意思、得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得旨的解释

(1).得到圣旨。《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安重诲论》:“宰相有非其见时而事当上决者,与其被旨而有所復请者,则具记事而入,因崇政使闻,得旨则復宣而出之。”

(2).得其主旨。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一章》:“ 程子 此语,大费斡旋,自不如 吕氏 之为得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得旨是汉语复合词,由“得”和“旨”两部分构成,其含义需结合二者本义及历史用法综合解析。

  1. 字义分解

    • 得:动词,本义为“获得、取得”,《说文解字》释为“行有所得也”,引申为“契合、领悟”。
    • 旨:名词,原指“美味”,《说文解字》注“美也”,后演变为“意图、宗旨”,如《诗经·小雅》中“我有旨蓄”含“美好”义,《宋书·谢灵运传》中“妙达此旨”则指“核心要义”。
  2. 词义解析

    得旨在古籍中有两种典型用法:

    • 本义:指“获得旨意或命令”,多用于君臣语境。例如《资治通鉴·唐纪》载“李勣得旨,率军西进”,此处强调奉皇帝诏令行事。
    • 引申义:表“领悟核心思想”,如苏轼《答谢民师书》云“读书须得旨,方不为章句所困”,指理解文章精髓(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
  3.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得旨”多用于学术或艺术领域,强调“把握主旨”。例如《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领会深层含义”,例句“研究文献需得旨,避免断章取义”(参考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4. 文化意蕴

    该词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行合一”的追求,如王阳明《传习录》主张“心外无物,得旨即行”,强调理解与实践的统一(参考来源:国学大师网《传习录》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

“得旨”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其解释和出处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梳理如下:

1.得到圣旨

指古代官员或机构正式接收到皇帝下达的诏令。这一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新五代史·唐臣传》中记载:“得旨则复宣而出之”,描述了宰相处理政务时需依圣旨行事的流程。此外,清代奏疏如《奏用间刘爱塔事疏》也使用了该词,体现其官方语境中的规范性。

2.得其主旨

指理解、掌握某一思想或理论的核心要义。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中评价吕氏学说时提到:“自不如吕氏之为得旨”,强调对经典深层含义的把握。这一释义多用于学术讨论或文学评论,侧重对内涵的精准提炼。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新五代史》或王夫之著作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宝焰卑宫菲食标志层弊穴不逞之徒布韦部伍才赡殚闷德庸动使对敭耳边之风伐命方任发运赶趱勾勒光螺骨仑号色红点子狐精假髻酒酣沮服柯榦鹍丝狼疾怜香惜玉离落灵影柳营罗马媒官面嫩密簇明白了当密姻磨嘴聘选气筒秋景天群厉肉阵熌熌收束俗心台旨嘽谐廷尉平投老韈子溪盎筱簜宵遁小鹢邪词邪猾吸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