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曠達而淡泊。《晉書·王述傳》:“ 懷祖 清貞簡貴,不減祖父,但曠淡微不及耳。” 唐 白居易 《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襟靈之曠淡,骨肉之敦愛……皆布在章句中。”《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張芸叟》引 宋 蔡絛 《西清詩話》:“ 王摩詰 詩,渾厚一段,覆蓋古今;但如久隱,山林之人,徒成曠淡。”
“曠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維度詳細解析:
“曠淡”指曠達而淡泊,形容人心境開闊、不慕名利,同時保持淡泊超然的生活态度。該詞由“曠”(開朗豁達)和“淡”(淡泊甯靜)組合而成,體現了一種内外兼修的精神境界。
曠(kuàng)
淡(dàn)
古代文獻
文學評價
宋代蔡絛在《西清詩話》中評價王維(王摩诘)的詩風“渾厚一段……徒成曠淡”,指出其詩雖有渾厚底蘊,但因長期隱居山林,意境偏向空靈淡泊。
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文藝作品風格,例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晉書》等典籍或相關文學評論。
曠淡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空曠、清淡、寡情、冷漠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曠淡的部首是日,整個字有11個筆畫。
來源:曠淡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曠野》中,用來形容人的情感和表達。
繁體:曠淡的繁體字是曠淡。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形狀稍有不同,但總體結構和現代形式類似。
例句:昨夜雨疏風驟,故人曠淡離去。
組詞:曠野、曠課、淡薄、清淡等。
近義詞:空曠、寡情、冷漠、淡漠等。
反義詞:熱情、熱鬧、豐富、充盈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