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盜贓的意思、盜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盜贓的解釋

亦作“ 盜臧 ”。1.搶劫或偷竊財物。 漢 王符 《潛夫論·斷訟》:“ 高祖 制三章之約, 孝文 除克膚之刑,是故自非殺傷盜臧,文罪之法輕重無常,各隨時宜,要取足用,勸善消惡而已。”《晉書·刑法志》:“賊燔人廬舍積聚,盜贓五匹以上棄市。”

(2).指搶劫或偷竊得來的財物。《漢書·高帝紀上》“傷人及盜抵罪” 顔師古 注引 李奇 曰:“傷人有曲直,盜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宋史·食貨志下一》:“索盜贓則不償失主,檢財産則不及卑幼。” 清 秦鑅 《歸州紀事詩》:“釵環在首身衣裳,徵媒過聘皆盜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盜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詞義

    • 行為層面:指搶劫或偷竊財物的行為。
    • 結果層面:指通過上述行為非法獲得的財物。
      例如《晉書·刑法志》提到“盜贓五匹以上棄市”,即盜竊財物達五匹布則處死刑,體現了古代法律對盜贓行為的嚴懲。
  2. 異體與曆史用法

    • 亦寫作“盜臧”,多見于古代文獻,如漢代王符《潛夫論》中“自非殺傷盜臧”的表述。
    • 在《漢書》《宋史》等史書中,該詞常與法律條文關聯,用于界定犯罪性質及量刑标準。
  3. 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現代漢語中,“盜贓”多指非法所得的財物,如“追回盜贓”等表述,強調對贓物的追繳。

該詞兼具行為與財物的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曆史文獻中的高頻出現,反映了古代對財産犯罪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盜贓》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盜」和「贓」。下面給你解釋一下這兩個部分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盜:盜的意思是指非法獲取他人財物的行為,可以拆分為「皿」和「八」兩個部首。它的基本筆畫有5畫,繁體字為「盜」。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㳺」或「㳼」。例如,「盜竊」表示偷竊。 2. 贓:贓的意思是盜來的財物,可以拆分為「貝」和「丈」兩個部首。它的基本筆畫有7畫,繁體字為「贓」。古時候的寫法是「匜」或「匨」。例如,「贓物」表示盜竊得來的物品。 例句:警方在他家中搜查時發現了大量的盜贓物品。 組詞:盜竊、盜賊、盜竊犯、盜竊行為、贓款、贓物。 近義詞:偷竊、竊取、竊案。 反義詞:歸還、歸還、歸還。 希望以上的解釋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