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心剛強。《易·坎》“行有尚” 三國 魏 王弼 注:“内亨外闇,内剛外順,以此行險,行有尚也。” 宋 歐陽修 《再論水災狀》:“祠部員外郎直史館知襄州 張瓌 靜默端直,外柔内剛,學問通達。” 明 李東陽 《明故中順大夫南京大常寺少卿掌尚寶司事夏公行狀》:“公為人寬厚簡易,内剛外和。”
“内剛”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内心堅定、剛強果斷的品質,強調意志堅強且不易受外界幹擾。發音為nèi gāng(, )。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原文,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周易》相關注解。
内剛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内心堅強、剛強的個性或品質。内剛的定義包括對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的堅持,以及對困難和逆境的堅決抵抗。
内剛的拆分部首是内字和剛字。其中内字的部首是冂,剛字的部首是刖。内字的總筆畫數為4畫,而剛字的總筆畫數為8畫。
内剛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由“内”和“剛”兩個獨立的字形組合而成。内字本身表示内在、内部,剛字表示堅強、剛硬。
在繁體字中,内剛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沒有區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通常有一些變化,但是内剛這個詞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内字和剛字的古代寫法基本上和現代相同,隻是外形有一些差異。
古代内字的寫法中,内部的直線有時候會稍微彎曲;而古代剛字的寫法中,刖的運筆可能會稍微有所變化。然而,這些變化對于整個詞語的含義沒有太大影響。
例句:他的内剛讓他在困境中堅持了下來。
組詞:内心堅強、内核剛硬、内在剛強
近義詞:内斂、堅韌不拔、毅力
反義詞:柔弱、懦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