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刍荛的意思、刍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刍荛的解釋

[grass or firewood collector] 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

先民有言,詢于刍荛。——《詩·大雅·闆》

刍荛之微,先民詢之。——劉開《問說》

詳細解釋

(1).割草采薪。《孟子·梁惠王下》:“ 文王 之囿方七十裡,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 趙岐 注:“芻蕘者,取芻薪之賤人也。”《隋書·炀帝紀下》:“營壘所次,務在整肅,芻蕘有禁,秋毫勿犯,布以恩宥,喻以禍福。”《資治通鑒·漢成帝永始二年》:“使芻蕘之臣得盡所聞於前,羣臣之上願,社稷之長福也。” 胡三省 注:“刈草曰芻,采薪曰蕘。”

(2).割草采薪之人。《詩·大雅·闆》:“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毛 傳:“芻蕘,薪采者。”《淮南子·主術訓》:“使言之而是,雖在褐夫芻蕘,猶不可棄也。”

(3).指草野之人。《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采狂夫之瞽言,納芻蕘之謀慮。” 唐 郭湜 《高力士傳》:“陛下不遺鄙賤,言訪芻蕘,縱欲上陳,無裨聖造。”

(4).淺陋的見解。多用作自謙之辭。 唐 劉禹錫 《為杜相公讓同平章事表》:“輒思事理,冀盡芻蕘。”《西湖佳話·葛嶺仙迹》:“ 葛洪 因辭謝道:‘芻蕘上獻,不過備大人之一採。’”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東鄰墓》:“郎若聽妾芻蕘,準於闈後獲一縣令。” 郭沫若 《贊天地之化育》:“茲際協會成立一周年紀念,謹以一個未成器的醫科學生的資格,獻刍荛如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刍荛”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ú ráo,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解釋

  1. 本義
    指割草打柴的行為,或從事這類勞作的人(即樵夫、草野百姓)。例如《詩經·大雅·闆》中“先民有言,詢于刍荛”,意為古代賢者會向普通百姓征求意見。

  2. 引申義
    後多代指草野之人或見識淺陋者,常用作自謙之辭。如《後漢書》提到“納刍荛之謀慮”,即采納民間建議時的謙遜表達。


二、用法與示例


三、相關成語

  1. 刍荛之見
    謙稱自己的見解淺薄,如姚雪垠《李自成》中“弟是刍荛之見,請兄斟酌”。
  2. 刍荛之言
    指普通人的淺顯言論,亦用于自謙,如“願獻刍荛之言,供君參考”。

四、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刍荛”多用于書面表達或謙遜場合,強調對他人意見的尊重。例如學術讨論中引用民間觀點時,可稱“采納刍荛之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或擴展用法,可參考《詩經》《孟子》及曆代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刍荛》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動物的飼料,特指未經加工的粗飼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刀”部,右邊是“艹”部,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耕社會,描述了人們給牲畜喂食的草料。 在繁體字中,《刍荛》與簡體字的寫法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有一些差異。《刍荛》在古代的寫法是“帚艹”,其中“帚”是指掃帚,代表清理雜草,而“艹”表示草,代表飼料。 以下是一些關于《刍荛》的例句: 1. 農民們用鐮刀将刍荛收割下來。 2. 這個農場種植了很多不同種類的刍荛。 組詞中可以用到《刍荛》的詞包括: 1. 刍荛經濟:指以養殖業為基礎的農牧業經濟。 2. 刍荛銷售:指将刍荛作為飼料銷售給農牧業者。 3. 刍荛收割:指将刍荛從田地中割取下來的行為。 與《刍荛》相關的近義詞包括:草料、飼料、餌料。 至于反義詞,與《刍荛》相對的詞可能是加工過的飼料,如精飼料或濃縮飼料。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