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盗赃的意思、盗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盗赃的解释

亦作“ 盗臧 ”。1.抢劫或偷窃财物。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 高祖 制三章之约, 孝文 除克肤之刑,是故自非杀伤盗臧,文罪之法轻重无常,各随时宜,要取足用,劝善消恶而已。”《晋书·刑法志》:“贼燔人庐舍积聚,盗赃五匹以上弃市。”

(2).指抢劫或偷窃得来的财物。《汉书·高帝纪上》“伤人及盗抵罪”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宋史·食货志下一》:“索盗赃则不偿失主,检财产则不及卑幼。” 清 秦鑅 《归州纪事诗》:“釵环在首身衣裳,徵媒过聘皆盗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盗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1. 基本词义

    • 行为层面:指抢劫或偷窃财物的行为。
    • 结果层面:指通过上述行为非法获得的财物。
      例如《晋书·刑法志》提到“盗赃五匹以上弃市”,即盗窃财物达五匹布则处死刑,体现了古代法律对盗赃行为的严惩。
  2. 异体与历史用法

    • 亦写作“盗臧”,多见于古代文献,如汉代王符《潜夫论》中“自非杀伤盗臧”的表述。
    • 在《汉书》《宋史》等史书中,该词常与法律条文关联,用于界定犯罪性质及量刑标准。
  3. 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现代汉语中,“盗赃”多指非法所得的财物,如“追回盗赃”等表述,强调对赃物的追缴。

该词兼具行为与财物的双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历史文献中的高频出现,反映了古代对财产犯罪的重视。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盗赃》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盗」和「赃」。下面给你解释一下这两个部分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1. 盗:盗的意思是指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可以拆分为「皿」和「八」两个部首。它的基本笔画有5画,繁体字为「盜」。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是「㳺」或「㳼」。例如,「盗窃」表示偷窃。 2. 赃:赃的意思是盗来的财物,可以拆分为「贝」和「丈」两个部首。它的基本笔画有7画,繁体字为「贓」。古时候的写法是「匜」或「匨」。例如,「赃物」表示盗窃得来的物品。 例句:警方在他家中搜查时发现了大量的盗赃物品。 组词:盗窃、盗贼、盗窃犯、盗窃行为、赃款、赃物。 近义词:偷窃、窃取、窃案。 反义词:归还、归还、归还。 希望以上的解释对你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