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表達意思。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四曰:盡而不污,直書其事,具文見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車, 齊侯 獻捷之類是也。”
(2).表示心意。《西遊記》第九九回:“ 三藏 俱不敢辭,略略見意。”
“見意”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表達意思
指通過文字或語言傳達思想或意圖。例如三國時期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提到:“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強調通過文章表達思想(、)。
表示心意
指向他人展現誠意或情感。例如《西遊記》第九九回中寫道:“三藏俱不敢辭,略略見意”,表示以行動或禮物表達心意()。
其他補充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出處或具體用法,可參考相關典籍或權威詞典。
見意(jiànyì)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對他人特定行為或事物的建議、意見或看法。它可以用于正式場合或日常對話中,作為一種禮貌和尊重的表達方式。
《康熙字典》将“見意”拆分為“見”和“意”兩個部首。其中,“見”字的部首為“見”,基本筆畫為4;“意”字的部首為“心”,基本筆畫為13。
“見意”一詞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漢語。在繁體中,見意被寫作「見意」。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以将“見意”寫作「見意」。這種寫法與繁體字類似,但在某些筆劃上有所差别。
1. 我想聽聽你的見意,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建議?
2. 他總是很善于聽取他人的見意。
3. 如果你對我的行為有任何見意,請隨時告訴我。
建議、觀點、看法、評論、建議、提議
意見、主張、觀點、看法、建議
不當、錯誤、廢話、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