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滬渎壘的意思、滬渎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滬渎壘的解釋

古壘名。為 東晉 虞潭 、 袁山松 先後所築。故址在今 上海市 舊 青浦鎮 西, 宋 代已淪入江中。《晉書·虞潭傳》:“又修 滬瀆壘 ,以防海抄,百姓賴之。”《晉書·孫恩傳》:“ 吳國 内史 袁山松 築 滬瀆壘 ,緣海備 恩 。” 清 吳偉業 《江上》詩:“江過 濡須 誰築壘?潮通 滬瀆 總安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滬渎壘是古代上海地區的重要軍事防禦設施,其名稱源于地理特征與功能屬性。"滬"指古代漁民用于捕魚的竹栅(即"滬"的本義),"渎"為江河入海之水道,合稱"滬渎"特指吳淞江下遊入海口;"壘"即軍事堡壘。該遺址是東吳名将虞潭、袁崧為抵禦海寇相繼修築的江防要塞,見證了上海早期軍事史與地名演變。

一、曆史背景與功能

滬渎壘始建于東晉鹹和年間(326–334年),由吳國内史虞潭主持修建。後于隆安四年(400年),吳郡太守袁崧增築加固,形成"東、西二壘"的防禦體系。其核心功能為扼守吳淞江咽喉,防禦孫恩起義軍從海路進犯,屬六朝時期長江三角洲的重要江防節點。

二、地理定位與考古證據

遺址位于古吳淞江(今蘇州河)下遊入海處,據《上海通志》考訂,其西壘約在今靜安區西北部(近青龍鎮),東壘位于浦東新區高橋鎮一帶。2016年青浦青龍鎮考古發現唐宋時期防禦工事遺迹,佐證了該區域作為古代江防樞紐的地位。

三、文獻記載與地名溯源

  1. 正史記載

    《晉書·孫恩傳》明确記載袁崧"築滬渎壘以拒孫恩",為最權威的史料依據。

  2. 方志傳承

    南宋《雲間志》稱:"滬渎村,舊有東西二城",印證其軍事聚落屬性;清代嘉慶《上海縣志》更将"滬渎壘"列為上海地名起源的關鍵實證。

  3. 文化符號意義

    "滬"作為上海簡稱,直接源于滬渎壘所代表的江海文化基因,2020年《上海地名志》修訂版将其列為城市核心曆史地名。

四、現代遺存與學術定論

今上海青浦區舊青浦鎮(古青龍鎮)仍存"滬渎村"地名,複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所考證認為該區域即西壘遺址輻射區。其曆史價值于2019年被納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預備名錄,确認為長江文明與海洋文明交彙的實物見證。


來源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滬渎壘是上海地區重要的古代軍事遺址,其含義可從曆史、地理、文化三個維度解析:

一、曆史背景 滬渎壘是東晉時期(326-334年)由虞潭、袁山松先後修築的軍事防禦工事。最初用于抵禦倭寇入侵,後成為防禦孫恩起義軍的關鍵要塞。公元401年,吳郡太守袁山松在此與起義軍交戰中陣亡,城壘陷落。

二、地理特征

三、功能演變

現狀與影響 該遺址現已無存,但作為上海最早有明确記載的軍事設施,其名稱中的"滬"(古代捕魚工具)成為上海簡稱的源頭之一。2023年考古發現顯示,遺址區域仍存有少量宋代以前的文化層堆積。

别人正在浏覽...

擺款本職扁額标石賓詞赤蜃春和景明蔥海麤誕麤誦帶袵敦饬發型釜甑嗝吱廣廈觀賞骨骾黑燈瞎火黑質狠聲荒笃速忽霍簡要截道極深研幾昆莫褲頭聯軍霖瀝厲心隆窊麻葛糕曼胡纓漫面罵言眇眡沐猴舞腦力恁的趣味上德不德折锉深故時耗視人如子實用性十戰十勝刷鑤訟曲桃花雨田人鐵釘鐵鉚聽聽體驗偉譽無微不至夏天犀楯謝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