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最高大的山脈。在歐洲南部。呈一弧形,東西延伸。長約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山勢雄偉,風景幽美,許多高峰終年積雪。歐洲許多大河都發源于此。水力資源豐富。為旅遊、度假、療養勝地。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著名的山脈之一,其名稱含義和地理特征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阿爾卑斯山脈橫跨歐洲中南部,覆蓋法國、意大利、瑞士、奧地利、德國、列支敦士登、斯洛文尼亞等國家。主脈呈弧形東西延伸,全長約1,200千米,平均寬度120-200千米,最寬處達300千米。最高峰為勃朗峰,海拔4,810米(部分數據為4,807米),位于法意邊境。
山脈形成于闆塊運動:約4,000萬年前,特提斯海閉合導緻地殼褶皺擡升。冰川作用進一步塑造地貌,近200萬年的冰期形成角峰、冰川槽谷等特征,現存現代冰川1,200餘條,總面積3,600平方千米。
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氣候分界線,北側為溫帶濕潤氣候,南側屬地中海氣候。年降水量1,200-3,000毫米,植被垂直分布顯著,從山腳至山頂依次為闊葉林、針葉林、高山草甸和永久冰雪帶。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權威來源或旅遊指南。
阿爾卑斯山脈是指位于歐洲中部的一座重要山脈,橫跨法國、意大利、瑞士、奧地利、德國、斯洛文尼亞和列支敦士登等國家。它是歐洲最高、最長的山脈之一,被譽為歐洲的屋脊。
阿爾卑斯山脈的名稱可以拆分成三個漢字:阝、爾、山。其中,阝為左耳旁部首,含義為山;爾為一個漢字,為古代漢字裡表示詢問反語的助詞;山為山的意思。這三個漢字共有11筆。
阿爾卑斯(Alpes)一詞來自于拉丁語Alpes,原本是指意大利境内的山脈,後來擴大為指涉整個阿爾卑斯山脈。此外,根據研究,該詞可能還有來源于古希臘語αλείφω(aleíphō)一詞,意為“白色的,雪覆蓋的”,與阿爾卑斯山脈經常被白雪覆蓋的地理特征相吻合。
阿爾卑斯山脈的繁體字為「阿爾卑斯山脈」。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因此阿爾卑斯山脈在古時候可能有不同的寫法,但目前沒有明确的記錄。通常,古時候漢字的筆畫可能較簡單,與現代的書寫形式不同。
1. 作為歐洲著名的旅遊勝地,阿爾卑斯山脈吸引着無數遊客的目光。
2. 阿爾卑斯山脈是滑雪愛好者的天堂。
3. 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發生在阿爾卑斯山脈的小村莊裡。
組詞示例: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脈地區、阿爾卑斯山谷
近義詞:歐洲山脈
反義詞:平原地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