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焉的意思、嗒焉的詳細解釋
嗒焉的解釋
《莊子·齊物論》:“ 南郭子綦 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 陸德明 釋文:“‘荅焉’,本又作嗒。”後以形容怅然若失的樣子。 清 曹寅 《賀新郎·又昭同患耳閉讀其十疊迦陵韻詞喜而率和》:“誰塞 函關 罅,悵連朝、嗒焉相對。” 清 陸長春 《香飲樓賓談·董少宰》:“嗒焉僵立如木偶。”
詞語分解
- 嗒的解釋 嗒 à 〔嗒然〕形容懊喪的樣子,如“嗒嗒若失”。 嗒 ā 象聲詞,形容馬蹄聲、鐘表聲、機關槍聲等。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焉的解釋 焉 ā 與介詞“于”加代詞“是”相當:心不在焉。不複出焉。 乃,才: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文言疑問詞,怎麼,哪兒:且焉置土石? 文言助詞:又何戚焉。 筆畫數:; 部首:灬;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嗒焉”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à yān,主要用于形容怅然若失、沮喪懊惱 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出處與典故
- 源自《莊子·齊物論》:
最早見于“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嗒)焉似喪其耦”。描述南郭子綦靜坐時進入忘我境界,仿佛失去精神依托,呈現一種空虛、若有所失的神态。
- 演變:後世以“嗒焉”概括這種心境,并衍生出成語“嗒焉自喪”,指因失落或挫敗而灰心喪氣。
2. 字義解析
- 嗒:拟聲詞,讀作tà 時,表示垂頭喪氣的樣子(如“嗒然若失”);讀dā 時模拟聲音(如“嘀嗒”)。
- 焉:文言虛詞,此處作語氣助詞,無實義,但強化了“嗒”的失落感。
3. 用法與語境
- 文學描述: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如清代曹寅《賀新郎》中“嗒焉僵立如木偶”,形容呆立失神的狀态。
- 現代應用:較少出現在口語中,但在文學、曆史類文本中仍可見到,表達深沉的情感或哲思。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怅然若失、惘然若失、垂頭喪氣。
- 反義詞:神采奕奕、意氣風發。
5. 擴展學習
- 成語“嗒焉自喪”:強調因失落而喪失鬥志的心态,出自《莊子》同一典故。
- 文化内涵:體現道家思想中“忘我”“物我兩忘”的境界,常用于哲學讨論或文學賞析。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莊子·齊物論》及相關注釋(來源:、9、10)。
網絡擴展解釋二
《嗒焉》的意思
《嗒焉》是一個漢字詞語,其主要意思是形容聲音尖銳或忽然發出的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嗒焉》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口,右邊的部分是啟。它的總筆畫數為15。
來源
《嗒焉》一詞最早見于《左傳》中,形容激動時有所發聲。
繁體字
《嗒焉》的繁體字為「嗒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嗒焉」這個詞可以有多種寫法。有的寫作「咑焉」、「噠焉」等。
例句
1. 爆竹一聲,嗒焉作響。
2. 他急忙打開信封,嗒焉一聲,裡面是一封匿名信。
3. 寒風中,樹枝嗒焉作響。
組詞
形容詞:嗒嗒、嗒嗒聲、嗒嗒作響
動詞:嗒開、使嗒
名詞:嗒嗒聲、嗒嗒聲音
近義詞
咔嗒、噼裡啪啦、嘩啦
反義詞
靜、寂靜、安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