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守的意思、備守的詳細解釋
備守的解釋
(1).守備之器用。《戰國策·趙策一》:“號令已定,備守已具。”
(2).守備。《史記·淮陰侯列傳》:“ 漢王 奪兩人軍,即令 張耳 備守 趙 地。”
詞語分解
- 備的解釋 備 (備) è 完全,應有的都有了:具備。完備。求全責備(要求全面、完美)。 事先安排好:預備。防備。準備。籌備。備案(向主管機關做書面報告,以備查考)。備注。備忘錄。 設施:設備。裝備。軍備。 筆
- 守的解釋 守 ǒ 保持,衛護:守成(在事業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禦。守身(愛護自身,保持自己的品節)。守節。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規。 看管:看守。守護。 在一個地方不動: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網絡擴展解釋
“備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守備之器用
指用于防禦的器械、物資等裝備。例如《戰國策·趙策一》提到:“號令已定,備守已具”,強調守城所需的器具已準備妥當。
- 守備行為
表示防禦、守衛的動作或職責,如《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指張耳負責鎮守趙地。
二、延伸内涵
作為成語使用時,“備守”強調提前準備并堅守職責,常用于描述面對危機時的警惕與防禦狀态。例如:“邊防戰士日夜備守,保障國土安全。”
三、使用場景
- 軍事領域:指軍隊的防禦部署。
- 日常語境:比喻對職責或重要事務的堅守,如“備守崗位”。
總結來看,“備守”既包含物質層面的防禦工具,也包含行動與精神層面的守衛責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戰國策》《史記》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備守(bèi shǒu)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準備并保持警戒狀态,隨時應對可能發生的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備(bèi)由“貝”部和“夂”部組成,擁有8個筆畫;守(shǒu)由“宀”部和“寸”部組成,擁有9個筆畫。
來源:備守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荀子》中,“備而守之”是“進無容身之地,戰無失守之地”之意。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形成了現代漢語中的“備守”。
繁體:備守的繁體字為備守。
古時漢字寫法:在古代,備守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備字可以寫成“貝”或“輩”,而守字可能會寫成“宀傷”。
例句:1. 在考試前夜,他備守了一整晚,以确保能有好的表現。
2. 在即将開始的球賽中,我們需要備守各種戰術和對手的進攻。
組詞:備戰、備用、守衛、保守等。
近義詞:戒備、警戒、設防。
反義詞:放寬、放松、不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