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說。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屬筆易巧,選和至難,綴文難精,而作韻甚易,雖纖意曲變,非可縷言,然振其大綱,不出茲論。” 唐 張九齡 《敕吐蕃贊普書》:“自數十年來或叛或附,皆所親見,豈假縷言?”
“縷言”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ǚ yán,其基本含義為“細說”,即詳細、細緻地陳述或描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縷言”字面指用細緻的語言表達,強調逐條或詳盡地叙述。例如,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聲律》中提到:“雖纖意曲變,非可縷言”,意為即使細微的變化也難以詳盡描述。
引申含義
在語境中,該詞還可表示“輕聲細語”或“含蓄委婉地表達”,常見于需要避諱或謹慎發言的場合(如面對上級或敏感話題)。
使用場景
相關擴展
與“縷言”類似的詞有“縷說”(lǚ shuō),同樣表示詳細叙述,如郭沫若的“無須乎縷說”。
總結來看,“縷言”既可指語言表達上的細緻,也可引申為态度上的含蓄,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來源。
縷言(lǚ yán)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慢慢地言說、分析、解釋。下面将分别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縷言的拆分部首為纟(纟為維的變形)和言,其中纟為纖維、絲的意思,表示慢慢斟酌、分析;言表示言語、話語。縷言的總筆畫數為12。
縷言一詞的來源,最早見于《楚辭·離騷》:“維精之所疏,辯之所不能,縷言細理,束帛百兩,其斯之謂與。”這句話中的“縷言細理”指的是詳細解說分析。繁體字“縷言”是将簡體字的“縷言”轉化而來。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縷言”有多種寫法。如《說文解字》中将其寫為“縷言”,而《康熙字典》中将其寫為“纑言”。但現代常用的寫法是“縷言”。
1. 他耐心地縷言解答了學生們的問題。
2. 我們需要仔細縷言這個問題,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縷言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縷言慢語:指慢慢地辯證分析讨論。
2. 縷言細理:指詳細解說分析。
3. 縷言解釋:指對某個問題進行詳細的解釋。
縷言的近義詞是“細說”、“剖析”,反義詞是“概括”、“簡單說明”。
以上就是關于“縷言”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相關信息。【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