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 former times] 往昔;日前;以前
于疇昔之夜,夢坐奠于兩楹之間。——《禮記·檀弓》
疇昔之事
(1).往日,從前。《禮記·檀弓上》:“予疇昔之夜,夢坐奠於兩楹之間。” 唐 李白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詩之一:“一朝謝病遊江海,疇昔相知幾人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視妾今日,何如疇昔美?”
(2).指往事或以往的情懷。《北史·郎茂傳》:“及 隋文 為丞相,以書召之,言及疇昔,甚歡。” 唐 杜甫 《病後過王倚飲贈歌》:“且過 王生 慰疇昔,素知賤子甘貧賤。” 仇兆鳌 注:“慰疇昔,慰己宿願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五:“今年,渡 江 與 趙偉堂 學博 遊 焦山 ,見其徒孫 巨超 以詩見示,追憶疇昔,不覺悽愴。”
"疇昔"是一個典型的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中表達對過去的追憶。其核心含義及權威解釋如下:
指從前、往日、過去的時間。常帶有對往事的懷念或追憶色彩,語義莊重典雅。
例:《禮記·檀弓上》:"予疇昔之夜,夢坐奠于兩楹之間。"(意為:我在前一天的夜裡,夢見自己坐在兩楹之間接受祭奠。)
《漢語大詞典》
釋為:"往日,從前。" 強調其表時間的概念,多用于追溯性叙述。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可參考權威線上版:www.hanyudacidian.cn)
《王力古漢語字典》
注解:"疇"通"曩","昔"即往日,二字同義複用,強化時間指向。
來源:中華書局《王力古漢語字典》2000年版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标注為書面語詞,釋義:"從前;過去的日子。"
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
"疇"本義為田畝,引申為"類、輩",後假借為"曩"(以往);"昔"指往昔,二字組合後凝固為時間副詞。
多用于懷舊、感慨或正式叙事,如"追憶疇昔""疇昔之志"。區别于中性詞"過去",更具文言語感。
作狀語(疇昔相逢)或定語(疇昔之事),現代漢語中極少作主語或賓語。
"一朝謝病遊江海,疇昔相知幾人在?"(表達人事變遷的怅惘)
"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對比過去與當下)
詞彙 | 差異點 | 適用場景 |
---|---|---|
疇昔 | 書面性強,含典雅追憶義 | 詩文、曆史叙述 |
往昔 | 通用書面語,情感中性 | 正式描述、口語化表達 |
昔日 | 強調時間節點,可指較近的過去 | 新聞、紀實文學 |
參見:更多古典用例可查閱《漢語大詞典》電子版或《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疇昔”是一個文言詞彙,常用于古代文獻或現代書面語中,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往昔、從前、以前”,表示過去的時間或往事。例如:“疇昔這裡是一片荒地,現在是一幢幢樓房”。
延伸含義
也可指代“往事”或“以往的情懷”,帶有追憶的意味。如蒲松齡《聊齋志異》中“視妾今日,何如疇昔美?”。
詞源
最早見于《禮記·檀弓上》:“予疇昔之夜,夢坐奠于兩楹之間。”。其中“疇”通“曩”(過去),“昔”即往日,合為“過去的時光”。
文學應用
常見于古典詩詞,如李白《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疇昔相知幾人在?”陶淵明《飲酒》:“疇昔苦長饑,投耒去學仕。”。
如需更多詩詞例證或古籍出處,可參考《禮記》《聊齋志異》等文獻。
艾命變小雅碧落界璧趙蔔數師昌仆恥辱楚辭體大喊大叫代越谛辨诋劾對跖負文館選谷粜恍蕩戶長麾蚤腳法椒閤挾日介丘寄錫課舡臨軍對壘留有餘地荔子龍輴亂嘈嘈脈絡茫诏馬屁勃馬上公每日電訊報秘靜鐅盤切近卿士寮卿署侵惱邛崃窮神乞援鵲弓髯須乳白銳敏曬書谥碑受書刷鑤探訊途經讬咐望燎違枉下稷霞檻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