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 former times] 往昔;日前;以前
于疇昔之夜,夢坐奠于兩楹之間。——《禮記·檀弓》
疇昔之事
(1).往日,從前。《禮記·檀弓上》:“予疇昔之夜,夢坐奠於兩楹之間。” 唐 李白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詩之一:“一朝謝病遊江海,疇昔相知幾人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視妾今日,何如疇昔美?”
(2).指往事或以往的情懷。《北史·郎茂傳》:“及 隋文 為丞相,以書召之,言及疇昔,甚歡。” 唐 杜甫 《病後過王倚飲贈歌》:“且過 王生 慰疇昔,素知賤子甘貧賤。” 仇兆鳌 注:“慰疇昔,慰己宿願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五:“今年,渡 江 與 趙偉堂 學博 遊 焦山 ,見其徒孫 巨超 以詩見示,追憶疇昔,不覺悽愴。”
“疇昔”是一個文言詞彙,常用于古代文獻或現代書面語中,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往昔、從前、以前”,表示過去的時間或往事。例如:“疇昔這裡是一片荒地,現在是一幢幢樓房”。
延伸含義
也可指代“往事”或“以往的情懷”,帶有追憶的意味。如蒲松齡《聊齋志異》中“視妾今日,何如疇昔美?”。
詞源
最早見于《禮記·檀弓上》:“予疇昔之夜,夢坐奠于兩楹之間。”。其中“疇”通“曩”(過去),“昔”即往日,合為“過去的時光”。
文學應用
常見于古典詩詞,如李白《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疇昔相知幾人在?”陶淵明《飲酒》:“疇昔苦長饑,投耒去學仕。”。
如需更多詩詞例證或古籍出處,可參考《禮記》《聊齋志異》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