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檢的意思、無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檢的解釋

(1).沒有法度标準。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王制政令,誠宜齊一。夫衡量小器,猶不可使往往而有異,況人士之格,而可參差而無檢乎?”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百姓将車載鹽,所由先皆無檢。”

(2).不檢點。謂行為不拘禮法,沒有約束。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餘願世人改其無檢之行,除其驕吝之失。”《晉書·高光傳》:“子 韜 ,字 子遠 ,放佚無檢。”《新唐書·李安遠傳》:“ 安遠 少無檢,與博徒遊,至破産。”《太平廣記》卷三○一引 唐 戴孚 《廣異記·山陰人》:“ 許 素輕薄無檢,又為物色誇眩,意甚悅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檢"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未被單獨列為詞條,但其含義可從古籍文獻及構詞法角度進行解析。該詞由"無"(沒有)與"檢"(約束、法度)組合而成,核心意義指缺乏約束、不受規範限制,具體可歸納為以下兩層含義:


一、行為層面的放縱失度

指人的言行舉止失去節制、不守禮法規矩,帶有貶義色彩。

古籍例證:

《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傳》記載蔡邕批評時政:"而今之人,不務經術,好習小道……不修小節而無檢。" 此處"無檢"指士人不注重品行細節、行為放縱失矩。北宋《冊府元龜·谏诤部》亦載唐太宗謂侍臣:"隋炀帝驕矜自負,無所畏憚,無檢于言行",強調其言行肆無忌憚。

二、制度層面的規範缺失

指文書、制度缺乏審核機制或标準約束。

文獻例證:

《魏書·刑罰志》論律法疏漏:"文書盈于幾閣,典者不能遍睹……法令無檢,制物不中。" 指法令缺乏審查标準。葛洪《抱樸子·外篇·百裡》批評吏治:"或官無檢格,任情舉薦",意為官職任命缺乏考核規範。


現代語義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無檢"偶見于批判性表述,如"言論無檢"指言語失範,"機制無檢"指制度缺少監督,但需注意其屬文言殘留用法,日常表達更常用"失檢""無約束"等替代詞。學者研究指出,此類古語詞在現代漢語中的存續,主要依賴特定領域(如史學、法學)的學術話語體系。


參見:

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

周勳初等校訂《冊府元龜》鳳凰出版社

《魏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楊明照《抱樸子外篇校箋》中華書局

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彙學》(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無檢”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一、沒有法度或标準

指缺乏規範、準則或約束,常用于描述制度、行為等方面的無序狀态。例如:

二、行為不檢點

形容人言行放縱、不拘禮法。例如:


補充說明

“無檢”多用于古籍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反義詞為“有檢”,但後者在曆史文本中更為罕見。需要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如制度層面的“無标準”與個人品行的“不自律”存在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八角帽賓墀側武褫缺當不的丹輝得算對舉薾敝反裘傷皮風蛤敢幹告陰狀根蟠節錯關中平原孤琴禾稼荷累橫功會歸灰容土貌戶橉建省襟劍進退為難刻剡練筆曆瀾亂原倫魁蘆葦馬嚼菜馬溜船毛公鼎木鶴暖絲絲朋比作奸漰湱飄搖嫔從潛身遠迹七臣氣息濇滞燒鷰聖時神武門屬章素柰天策上将佻佻亭童頭皮發麻危斃帷幔蓊翳文闱武劇霞襟小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