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颉利的意思、颉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颉利的解釋

(1). 唐 代 東6*6*厥 可汗,姓 阿史那 氏,名 咄苾 。 唐 皇甫松 《怨回纥歌》:“收兵 頡利 國,飲馬 胡蘆河 。”

(2).借指少數民族首領。 宋 楊萬裡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之十:“早箇使君歸鼎軸,為禽 頡利 繫單于。” 明 梁有譽 《燕京感懷》詩:“拟擒 頡利 先開幕,欲拜 嫖姚 更築壇。”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颉利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颉利”一詞在漢語中具有特定含義,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一、字義解析

  1. 颉(jié)

    本義指鳥向上飛,引申為抗衡、較量。《說文解字》釋:“颉,直項也。從頁,吉聲。”後衍生出“倉颉”(傳說中漢字創造者)等專名。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2. 利(lì)

    原指刀劍鋒利,後擴展為利益、順利等義。《說文解字》注:“利,銛也。從刀,和然後利。”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版)

二、專有名詞:突厥可汗稱號

“颉利”作為曆史專名,特指突厥汗國可汗颉利可汗(?-634年),名阿史那·咄苾,東突厥末代君主。唐太宗時期被俘,标志東突厥滅亡。

例證:

《舊唐書·突厥傳》:“颉利可汗者,啟民可汗第三子也。”

來源:《二十四史全譯·舊唐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

三、文化延伸

“颉利”在文學中偶作典故,如清代詩詞借指北方遊牧勢力,但此用法罕見。需注意與“倉颉”嚴格區分,避免混淆。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商務印書館, 1999.
  2. 中華書局編輯部. 《古代漢語詞典》[Z]. 中華書局, 2000.
  3.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二十四史全譯·舊唐書》[M]. 2004.
  4. 上海辭書出版社. 《中國曆史大辭典》[Z]. 2000.

網絡擴展解釋

“颉利”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唐代東突厥可汗

指阿史那·咄苾(颉利可汗),他是唐代東突厥政權的首領,啟民可汗之子,公元620年繼位。其統治期間多次侵擾唐朝邊境,後于貞觀四年(630年)被唐軍俘虜,東突厥滅亡。這一用法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

2.借指少數民族首領

在文學作品中,“颉利”常作為象征符號,泛指北方遊牧民族的首領。例如明代梁有譽《燕京感懷》中“拟擒頡利先開幕”即用此意。


補充信息

若需進一步了解突厥曆史或相關文學作品中的引用,可參考唐代史書或詩詞集注。

别人正在浏覽...

暗換白猿翁拔樹搜根悲啼鞭靮骉水財錢層山成商寵姬垂耀粗暴膽欲大而心欲小釣伏渡挽定規飛辔蜚蓬焚裂扶奬閣帖鶴子後哲黃石經兼天教首假招子警鈴禁職酒闌人散舊心倨慢六署買休賣休蒙昧蜜餌迷惑湯黾勉莫者木家什拏兵内令澎漲骈聚貧氣凄黯清謠瓊函融粲勃泌山高月小閃殺舒遲死馬當活馬醫素油嗁呼停育謂如舞夏俠陛象栉系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