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利的意思、颉利的詳細解釋
颉利的解釋
(1). 唐 代 東6*突6*厥 可汗,姓 阿史那 氏,名 咄苾 。 唐 皇甫松 《怨回纥歌》:“收兵 頡利 國,飲馬 胡蘆河 。”
(2).借指少數民族首領。 宋 楊萬裡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之十:“早箇使君歸鼎軸,為禽 頡利 繫單于。” 明 梁有譽 《燕京感懷》詩:“拟擒 頡利 先開幕,欲拜 嫖姚 更築壇。”
詞語分解
- 颉的解釋 颉 (頡) é 〔倉颉〕上古人名,相傳他創造文字。 (頡) 颉 (頡) é 〔颉颃〕a.鳥向上向下飛;b.引申為不相上下,如“他的畫與名家相颉颉”;c.對抗,如“颉颉作用”;d.倔強,傲慢,如“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颉以傲世”。 (頡) 颉 (頡) á 減克:“以我為盜颉資糧,誣也”。 傳說中像青狗的怪獸。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利的解釋 利 ì 好處,與“害”“弊”相對: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興利除弊。 使順利、得到好處:利己。利用厚生(充分發揮物的作用,使民衆生活優厚富裕起來)。 與願望相符合:吉利。順利。 刀口快,針尖銳,與“鈍”相對:利刃。利刀。利劍。利落。利口巧辯。 從事生産、交易、貨款、儲蓄所得超過本錢的收獲:利息。利率(?)。一本萬利。 姓。 本鈍害弊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颉利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颉利”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唐代東突厥可汗
指阿史那·咄苾(颉利可汗),他是唐代東突厥政權的首領,啟民可汗之子,公元620年繼位。其統治期間多次侵擾唐朝邊境,後于貞觀四年(630年)被唐軍俘虜,東突厥滅亡。這一用法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
- 唐代皇甫松《怨回纥歌》提到“收兵颉利國”;
- 宋代楊萬裡詩句“為禽颉利繫單于”也以“颉利”代指突厥首領。
2.借指少數民族首領
在文學作品中,“颉利”常作為象征符號,泛指北方遊牧民族的首領。例如明代梁有譽《燕京感懷》中“拟擒頡利先開幕”即用此意。
補充信息
- 讀音:拼音為xié lì(非“jié”或“jiě”),注音為ㄒ一ㄝˊ ㄌ一ˋ。
- 曆史背景:颉利可汗被俘後,唐太宗采取懷柔政策,授予官職并安置其部衆,成為唐代處理民族關系的典型案例。
- 誤用示例:部分現代文獻可能将“颉利”與成語“颉利發”(形容思維敏捷)混淆,但二者無直接關聯。
若需進一步了解突厥曆史或相關文學作品中的引用,可參考唐代史書或詩詞集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颉利
颉利是一個漢字,意思是克服困難,取得成功。它的拆分部首是頁和利,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颉利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由古代先民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繁體
颉利的繁體字是頡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颉利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的寫法中,字形更加簡潔,例如:“頁”部寫成“
例句
他勇往直前,颉利完成了困難的任務。
組詞
颉情、颉氣、颉揚、颉風、颉蹤等。
近義詞
克服、戰勝、戰克、成功。
反義詞
失敗、挫折、失利、受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