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渺如黃鶴的意思、渺如黃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渺如黃鶴的解釋

渺:渺茫;黃鶴:傳說中仙人所乘的鶴。原指傳說中仙人騎着黃鶴飛去,從此不再回來。現比喻無影無蹤或下落不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渺如黃鶴的漢語詞典釋義

渺如黃鶴(miǎo rú huáng hè)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或事物一去不返、蹤迹全無,帶有強烈的消逝與不可追尋的意味。以下從語義、典故及現代用法展開解析:


一、語義解析

  1. 字義拆解

    • 渺:意為遙遠、模糊不清,如“渺茫”“渺小”,強調難以觸及或觀察。
    • 黃鶴:指傳說中的仙鶴,象征超凡脫俗之物(源自道教文化)。
    • 整體:以“黃鶴”的離去比喻事物徹底消失,蹤迹難尋。
  2. 引申義

    • 蹤迹全無:常用于描述人、消息或物品消失後杳無音信。
    • 希望落空:暗含期待的事物未能實現,如計劃、承諾化為泡影。

二、典故溯源

該成語核心意象出自唐代詩人崔颢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詩中黃鶴飛離後永不歸來,借自然景象抒發物是人非的怅惘。後世将“黃鶴”抽象為消逝的象征,衍生出“渺如黃鶴”的固定表達。

文化背景:


三、現代用法與例句

  1. 適用語境

    • 描述失蹤人口、中斷的聯繫(例:他移民後渺如黃鶴,親友遍尋無果)。
    • 指代未兌現的承諾(例:合同資金渺如黃鶴,項目被迫中止)。
  2. 近義對比

    • 石沉大海:側重無回應,但可指暫時性失聯。
    • 杳無音信:與“渺如黃鶴”義近,但缺乏“黃鶴”的意象與文化厚度。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渺如黃鶴:比喻一去無蹤影。”

  2. 《中華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2016年:

    “典出崔颢《黃鶴樓》,喻事物消失不可複見。”

  3. 崔颢《黃鶴樓》詩注(《全唐詩》卷13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注:本文釋義綜合古典文獻與現代辭書,于2025年8月2日核校。

網絡擴展解釋

“渺如黃鶴”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或物消失得無影無蹤,下落不明。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出處與典故

  1. 神話傳說:最早見于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記載仙人駕鶴飛升後“眇然煙滅”,後逐漸演變為成語。
  2. 詩詞引用:唐代崔颢《黃鶴樓》中“黃鶴一去不複返”一句,強化了成語的文學意象,使其更廣為人知。

用法與結構

近義詞與反義詞

補充信息

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表達,生動描繪了“徹底消失”的狀态,兼具神話色彩和現實隱喻。

别人正在浏覽...

哀情奧隅罷倦傍邊兒半截腰璧彩庳陋柴簾賜隱黨議飯罐風燭之年撫師亘屏格擲桂折一枝鼓室鶴鶴黑花活眼現報狐裘尨茸佳眷佳能交接家行考刺快要梁甫吟六廐六齋蒙瀎靡常滅不個密戚謬言目定口呆南梆子難乎爲情牛腰農戶配尼西林彭屍骈胎撇虛敲門石蜻蛚子勝處神焦鬼爛沈痾束囊肆縱俗化歲末桃夭吐蕃蓊茂婺劇象軍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