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标志;旗幟
徽幟以變,器械以革。——《文選·左思·魏都賦》
同“ 徽識 ”。1.《漢書·王莽傳上》:“其改正朔,易服色,變犧牲,殊徽幟,異器制。” 顔師古 注:“徽幟,通謂旌旗之屬也。”《文選·左思<魏都賦>》:“徽幟以變,器械以革。” 張載 注:“《禮記》曰:‘聖人南面而治天下,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 魯迅 《南腔北調集·<豎琴>前記》:“然而,單說是‘愛文學’而沒有明确的觀念形态的徽幟的‘ 綏拉比翁 的兄弟們’,也終于逐漸失掉了作為團體的存在的意義,始于渙散,繼以消亡。”參見“ 徽號 ”、“ 徽識 ”。
(2).泛指标志。
“徽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核心含義
指“标志”或“旗幟”,常用于區分不同群體、朝代或象征特定意義。例如:
詞源關聯
與“徽識”為同義詞,兩者均強調标記或象征功能。
曆史文獻
現代用法
魯迅在《豎琴》前記中,用“徽幟”比喻文學團體的意識形态标志。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重編國語辭典》的詳細條目。
徽幟(huī zh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旗幟、旗幟标志。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徽(huī)和幟(zhì)。
徽的部首是彳(chì),幟的部首是巾(jīn)。徽的筆畫數為10,幟的筆畫數為8。
徽幟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徽指的是象征、标志,幟指的是旗幟。合在一起就表示旗幟标志。
徽幟的繁體字為徽幟。幟是幟的繁體字形。
在古時候,徽幟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徽可能寫成徽徽或徽爾,幟可能寫成麾或幷。但現代常用的寫法是徽幟。
1. 他們憑借自己的徽幟,為國家争光。
2. 這面徽幟代表着團結和戰鬥的精神。
組詞可以有很多,如:徽章、幟旗、國徽、大旗等。
與徽幟意思相近的詞有旗幟、旗子、标志等。
與徽幟意思相反的詞可能是無旗、無幟、無标志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