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護旗的意思、護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護旗的解釋

(1). 太平天囯 兵種之一。亦指标志此兵種的旗幟。 清 曹大觀 《寇汀紀略》:“侯相帶護旗六百名,并帶差尉,總共千二百名。護旗四方,紅心白邊,寬大六尺。”

(2).護花幡。 清 秋瑾 《春寒看花》詩:“憑欄默默咒風姨,幾度空勞裁護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護旗是由動詞"護"與名詞"旗"構成的動賓結構短語,在現代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字面指保護旗幟的具體行為,引申指維護國家尊嚴的象征性行動。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護"字本義為"保衛;使不受損害","旗"特指"用綢、布、紙等做成的标志,多挂在杆子上或牆壁上",二者組合後構成具有儀式感的專有名詞組合。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将"護旗"定義為:在正式場合中保護旗幟不受損毀的行為,特指升旗儀式中伴隨旗幟行進的人員行為規範。該行為包含三個核心要素:物理層面的旗幟保護、儀式流程的規範執行、象征層面的尊嚴維護。例如天安門國旗護衛隊每日執行的升降旗儀式,既包含對國旗實體的保護,又承載着國家形象展示功能。

在構詞法層面,"護旗"屬于動詞性短語向名詞性短語轉化的典型案例。當作為動詞短語時,可接賓語構成完整句式,如"護旗手認真守護着國旗";作為名詞性短語時,可與量詞搭配使用,如"完成一次莊嚴的護旗"(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示例)。這種語法特征使其在新聞報道、公文寫作等正式語境中具有特殊應用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護旗”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可具體解釋如下:

一、太平天國時期的兵種及旗幟

  1. 兵種定義
    指太平天國時期設立的特殊兵種,主要負責護衛任務。根據清代曹大觀《寇汀紀略》記載,護旗部隊規模可達數百人,例如“侯相帶護旗六百名”。
  2. 旗幟特征
    護旗兵種使用特定旗幟作為标識,其樣式為“紅心白邊,寬大六尺”,具有鮮明的視覺特征。

二、護花幡的别稱

這一含義源自文學典故,指保護花卉的幡旗。清代秋瑾在《春寒看花》詩中提到“幾度空勞裁護旗”,以護旗比喻對花的呵護。

擴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寇汀紀略》等文獻或相關曆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背鬥愎戾哺饋不期而會遲立揣侔寸白玳軸登庸铎鈴放魚入海繁橆紛惑賦比興負德背義冠部貫屬後勁後天混天撩日家見戶說角觡嘉玉機辨踦闾金塘濟貧拔苦軍伶客觀事物孔思周情狂狂梡嶡勑戒老倒聯蜷六一先生絡驿不絶慢心憫悼木戆囊載披靡謙光竅眼青筇杖七棄日轉千階入款升勺束治肆剽送鬼松人通賠土談萬年曆玩月倭緞寫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