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政的意思、從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政的解釋

[be engaged in politics] 參與政治事務,指做官

詳細解釋

(1).參與政事;處理政事。《左傳·定公元年》:“ 子家氏 未有後, 季孫 願與子從政。”《漢書·叙傳上》:“ 周 之廢興與 漢 異,昔 周 立爵五等,諸侯從政,本根既微,枝葉強大,故其末流有從橫之事,其勢然也。” 顔師古 注:“言諸侯之國各别為政。”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諸色人中……達於吏理,可使從政者,宜委常參官各舉所知。” 宋 蘇轼 《賜許将赴阙诏》:“卿敏而好學,達於從政。” 巴金 《寒夜》二八:“他非常關心文化,著作的興趣也不亞于從政。”

(2).指服官役。《禮記·雜記下》:“三年之喪,祥而從政。” 鄭玄 注:“從政,從為政者教令,謂給繇役。” 清 杭世駿 《質疑·禮記》:“諸侯地寬役少,故惟三月不從政;大夫役多地狹,欲令人貪慕,故期不從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從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參與政治事務或處理政事,現代多指進入政界擔任公職。根據《左傳》《漢書》等古籍記載,該詞最早用于描述諸侯、官員處理國家事務的行為。

二、曆史内涵演變

  1. 古代含義

    • 處理政事:如《左傳·定公元年》中“季孫願與子從政”,指共同管理國家事務。
    • 服官役:指為國家承擔勞役義務,如《禮記·雜記》記載的“三年之喪,祥而從政”。
  2. 近現代延伸

    • 唐宋時期擴展為具備治理能力的官員選拔标準,如韓愈《順宗實錄》提出“達於吏理,可使從政者”。
    • 蘇轼在诏書中将“從政”與個人能力關聯,形容“敏而好學,達於從政”。

三、現代應用範圍

  1. 狹義解釋:特指公務員或政府行政工作(、9提及,但需注意此類說法來自低權威性來源)。
  2. 廣義範疇:包括政府機關、政黨、公共事業機構等涉及政策制定與執行的職務。

四、相關辨析

可通過漢典()、查字典()等權威工具書獲取更系統的詞源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從政 (cóng zhèng) 是一個漢字詞語,其含義是指從事政治工作或參與政治活動。拆分部首為“從”和“攴”,筆畫數為13畫。這個詞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在繁體字中,從政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變體形式,例如“從政”或“從爲政事”。 以下是一些關于從政的例句: 1. 他畢業後決定從政,為人民服務。 2. 她在年輕時就進入政界,始終從政到退休。 3. 從政需要勇氣和決心,同時也要具備良好的領導能力。 一些與從政相關的組詞包括:政治、政策、政府、政黨、政務等。近義詞有從事政治、參政等。反義詞則可以是退政、辭職等。 希望上述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