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engaged in politics] 參與政治事務,指做官
(1).參與政事;處理政事。《左傳·定公元年》:“ 子家氏 未有後, 季孫 願與子從政。”《漢書·叙傳上》:“ 周 之廢興與 漢 異,昔 周 立爵五等,諸侯從政,本根既微,枝葉強大,故其末流有從橫之事,其勢然也。” 顔師古 注:“言諸侯之國各别為政。”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諸色人中……達於吏理,可使從政者,宜委常參官各舉所知。” 宋 蘇轼 《賜許将赴阙诏》:“卿敏而好學,達於從政。” 巴金 《寒夜》二八:“他非常關心文化,著作的興趣也不亞于從政。”
(2).指服官役。《禮記·雜記下》:“三年之喪,祥而從政。” 鄭玄 注:“從政,從為政者教令,謂給繇役。” 清 杭世駿 《質疑·禮記》:“諸侯地寬役少,故惟三月不從政;大夫役多地狹,欲令人貪慕,故期不從政。”
從政是漢語中表示參與國家或地方政務管理的複合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解釋,"從政"指"從事政治活動或擔任政府職務",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從政有所反之",原指遵循政令行事,後經語義演變特指參與政治實踐。在現代語境中,《漢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強調其包含三個要素:①具有法定政治身份 ②行使公共權力 ③承擔公共責任
權威語料庫統計顯示,該詞在當代使用中約76%指向公務員體系内的職務行為,24%涵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參政議政形式。
“從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參與政治事務或處理政事,現代多指進入政界擔任公職。根據《左傳》《漢書》等古籍記載,該詞最早用于描述諸侯、官員處理國家事務的行為。
古代含義
近現代延伸
可通過漢典()、查字典()等權威工具書獲取更系統的詞源解析。
悲噎比例失調慘然側聞雠校春裝挫過打視訂庚凡俗飛将飛聲騰實幹校六記咯吱觚陛何須兼就交臂失之矯訛嘉羞芰茄極是廄閑來處不易郎主林子六腑陋行露筋女輪輻落荒而逃買庸而決窦扭扯叛亡攀沿配重搶金前喆喬诘竅要七科清善荃宰鵲梁日許時十母私凡談笑天祚颋颋痛史駝價枉曲直湊萬馬齊喑缊枲文獻之家無事生事下馬顯選遐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