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時奴婢對主人的稱呼。《宋書·王弘傳》:“奴客與符伍交接,有所隱蔽,可以得知,是以罪及奴客。自是客身犯愆,非代郎主受罪也。”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續《西廂》者之才,去作《西廂》者止争一間……以彼之才,較之作《南西廂》者,豈特奴婢之于郎主,直帝王之視乞丐。”
(2).舊時妻妾對夫主的稱呼。 唐 李賀 《江樓曲》:“蕭 * 白雲差池,黃粉油衫寄郎主。” 清 厲鹗 《悼亡姬》詩之八:“郎主年年耐薄遊,片帆望盡海西頭。”
(3).曆史上北方少數民族稱君主。 宋 範成大 《題張戡蕃馬射獵圖》詩:“ 陰山 磧中射生虜,馬逐箭飛如脫兔。猖狂若到 殺胡林 ,郎主猶羓何況汝。”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一折:“老夫 完顔女真 人氏,小字 樂善 。老夫幼年跟隨郎主,南征北讨,東蕩西除,多有功勞汗馬。”《水浒傳》第八三回:“話説當年有 遼國 郎主,起兵前來侵占山後九州邊界。”
“郎主”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奴婢對主人的稱呼
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宋書·王弘傳》中記載“罪及奴客,非代郎主受罪也”,清代李漁的《閑情偶寄》也以“奴婢之于郎主”作比喻。
妻妾對夫主的稱謂
唐代李賀《江樓曲》中“黃粉油衫寄郎主”,以及清代厲鹗的悼亡詩“郎主年年耐薄遊”,均體現了妻妾以“郎主”指代丈夫的用法。
北方少數民族對君主的稱呼
曆史上,該詞曾被用于指代北方少數民族的君主。例如《喻世明言》提到“郎主若不信,可要蕭芹試其術法”,此處“郎主”即指邊疆民族的君王。部分文獻中,“郎主”也寫作“狼主”,但這一變體多見于民間話本或低權威性資料。
補充說明
郎主(láng zh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分别對其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郎(兩個部首:阝(邑)和又)擁有7個筆畫,主(一個部首:丶(一))擁有5個筆畫。
郎主一詞來源于古代的官職稱謂。郎主指的是轄區内的負責人,類似于現在的鎮長或村長。
繁體字寫作郞主。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郎主的“郎”字寫作“閬”,“主”字寫作“宀頁八”。
他是我們村的郎主,負責管理村莊事務。
郎丈、郎中、郎班。
頭目、領袖、首腦。
居民、平民、老百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