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庚的意思、訂庚的詳細解釋
訂庚的解釋
即訂婚。舊時用交換男女年庚帖子表示訂婚,故稱。 清 楊恩壽 《坦園日記》卷六:“ 周淦吾 與 唐雲川 結姻,餘為作伐;甲申年訂庚,今日納币, 淦吾 招飲。”
詞語分解
- 訂的解釋 訂 (訂) ì 改正,修改:訂正。考訂。校(刼 )訂。修訂。 約定,立(契約):訂立。訂購。訂約。 用線、鐵絲、書釘把書頁、紙張連在一起:裝訂。 制定:訂計劃。 評議:“兩刃相割,利鈍乃知;二論相訂,
- 庚的解釋 庚 ē 天幹的第七位,用作順序第七的代稱。 年齡:同庚。年庚。生庚(人出生的年月)。庚帖(?)。庚齒(年齡)。 姓。 筆畫數:; 部首: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訂庚”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訂庚”指舊時男女雙方通過交換生辰八字(年庚帖子)來确立婚約的行為,相當于現代所說的“訂婚”。該詞由“訂”(約定)和“庚”(生辰八字)組合而成,體現了傳統婚姻習俗中對生辰匹配的重視。
二、曆史背景與具體形式
- 交換年庚帖:男女雙方将出生年、月、日、時(即“八字”)寫在紅紙上交換,以占卜婚姻吉兇。這一過程在清代文獻中常見,如楊恩壽《坦園日記》記載的“甲申年訂庚”案例。
- 婚俗儀式:訂庚往往伴隨“納币”(送聘禮)等禮節,需媒人(“作伐”)參與,屬于“六禮”中“納吉”環節的延伸。
三、與現代訂婚的區别
- 核心差異:傳統訂庚以生辰八字合婚為必要條件,而現代訂婚更注重雙方意願,不再依賴占卜。
- 詞義演變:現代漢語中“訂庚”已逐漸被“訂婚”“定親”等詞取代,僅在古籍或方言中使用。
四、相關詞彙
同義詞包括“訂親”“定庚”(異寫形式),反義詞為“退婚”。需注意“訂庚”與“訂盟”(泛指締結盟約)的語義差異。
如需進一步探究傳統婚俗細節,可參考《清俗紀聞》等古籍,或查閱民俗學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訂庚》是一個由2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根據甲子紀年表訂定天幹的第九個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拆分部首是訂(讠)和庚(廣)。訂的部首是讠,庚的部首是廣。訂的筆畫是5畫,庚的筆畫是6畫。
《訂庚》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紀年制度。根據傳說,黃帝帝堯在位期間,為了紀念天地的創造者神農氏,制定了甲子紀年法。庚是這個紀年法中的第九個天幹,也代表了時間的延續和循環。
在繁體字中,訂的寫法是訂,庚的寫法是庚。繁體字保持了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結構,一些地區和文化仍在使用繁體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然而,我無法直接給出具體的古代寫法,因為對于一個漢字來說,有許多不同的古代寫法和變體。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訂庚》這個詞語:
1.今年是庚子年,根據甲子紀年法,這是一個天幹為庚的年份。
2.祖國曆經了戰亂,千年之後依然可以訂庚,展示着中華文明的延續和堅韌的生命力。
《訂庚》這個詞語的近義詞可能是其他天幹,如甲、乙、丙等。反義詞可能是其他地支,如子、丑、寅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