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側聞的意思、側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側聞的解釋

從旁聽到。謂傳聞,聽說。 漢 賈誼 《吊屈原賦》:“側聞 屈原 兮,自沉 汨羅 。” 唐 岑參 《熱海行送崔侍禦還京》詩:“側聞 陰山 胡兒語,西頭 熱海 水如煮。” 清 黃景仁 《曉過滁州》詩:“側聞 釀泉 水,雲可醒人心。”亦用作謙詞。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僕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唐 韓愈 《與于襄陽書》:“側聞閣下抱不世之才。” 郭沫若 《歸去來·到浦東去來》:“他( ********* )很慷慨地和慰勞隊諸人握手言歡,我也側聞了他的高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側聞”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特定的含義和使用語境,主要表示一種謙遜或間接的聽聞方式。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側:本義指旁邊、側面。引申為置身一旁、不直接參與。
    • 聞:本義指聽見、聽到。引申為知道、了解。
    • 側聞:合起來指從旁聽到,即間接地聽說。它強調信息的獲取并非直接來自源頭或親身經曆,而是通過他人轉述或在旁聽聞得知。
  2. 引申義與用法特點:

    • 謙遜的表達:在古代漢語和較正式的現代書面語中,“側聞”常帶有謙遜的意味。說話者使用此詞,暗示自己并非直接當事人或權威信息來源,隻是偶然或間接地了解到某事,以此表示對信息源或當事人的尊重。例如:“側聞閣下高論,受益匪淺。”(意思是:我(謙遜地表示)從旁聽到了您的高見,獲益很多。)
    • 間接性:核心含義在于信息的非直接性。它區别于“親聞”(親耳聽到)、“目睹”(親眼看到)等直接感知。
    • 書面語色彩:“側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主要出現在書面語、文言色彩較濃的語境或特定成語中,顯得較為文雅、莊重。
  3.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側聞”的解釋為:“從旁聞知。謂傳聞,聽說。” 并引用了《史記·郦生陸賈列傳》中的例句:“臣側聞其遺風。”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具體卷冊頁碼需查實體書或權威數據庫)。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解釋為:“從旁聽到。表示所得傳聞。” 同樣強調了其間接聽聞和謙遜的含義。來源:商務印書館。
    •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釋義為:“在旁聽到。謙詞。” 明确指出其作為謙辭的用法特點。來源:商務印書館。

“側聞”意指從旁聽說、間接得知。它不僅是描述一種獲取信息的方式(間接性),更常在正式或書面語境中用作謙辭,表達說話者并非直接信息來源的謙遜态度。其使用體現了漢語表達的委婉與禮節。

網絡擴展解釋

“側聞”是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側聞”指從旁聽到,即通過間接途徑得知信息,常表示傳聞或聽說。拼音為cè wén,其中“側”意為旁側、間接,“聞”即聽聞。


二、用法特點

  1. 間接性與非正式性
    強調信息來源于非直接渠道,暗示内容可能未經證實。例如唐代岑參《熱海行》中“側聞陰山胡兒語”,即通過他人轉述得知熱海奇景。

  2. 謙遜表達
    在古代書信或文論中,用作自謙之詞,如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中“側聞長者之遺風”,韓愈《與于襄陽書》中“側聞閣下抱不世之才”,均以“側聞”委婉表達敬重。


三、古籍例證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可形容道聽途說或非正式信息渠道,例如:“此事我僅側聞,詳情還需核實”。


總結來看,“側聞”兼具“間接傳聞”與“謙辭”雙重功能,是體現古代語言含蓄特質的典型詞彙。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寶城摽格冰籁賓入如歸長慶赤谄冒超大型癡男騃女重味仇方創論除服春申澗大花臉當紅點索反比酆城劍剛石剛鸷高擡明鏡冠序瓜仁歸轊貴獻和隋華羅庚揮犀火器及溺呼船津錢克盡厥職爛腸草六識鹿栌緑葡萄泥首平素迫不可待撲克驅鳄魚入試薩杭三宿上班上火沈痗試車收孰贖當殊轍替續器通廊通權同業威遲緼枲吳霜銜橜小垂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