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缊枲的意思、缊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缊枲的解釋

粗麻布衣。《明史·汪應蛟傳》:“其出處辭受,一軌於義,裡居,謝絶塵事,常衣緼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缊枲”是古代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合成詞,其釋義可從單字本義及文獻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1. 單字本義

2. 合成詞釋義 “缊枲”連用多見于古代文獻,特指未經精細加工的粗麻織物或散亂麻絮。例如《禮記·玉藻》鄭玄注提到“缊為枲”,孔穎達疏進一步解釋“缊枲,雜用枲麻以薦酒”,表明其作為祭祀或日常粗用材料的屬性。

文獻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缊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缊”和“枲”兩字組成,需結合其本義及古代文獻中的用法來理解:

  1. 單字釋義

    • 缊(yùn):原指亂麻或舊絮,如《論語·子罕》中“衣敝缊袍”,指用粗麻絮填充的袍子。引申為質樸、含蓄之意。
    • 枲(xǐ):專指大麻的雄株,古時也泛指麻類植物。《說文解字》注:“枲,麻也。”其纖維可用于織布或制繩。
  2. 組合詞義
    二字連用多指粗糙的麻織物或麻絮,常見于描述古代貧寒者的衣物材料。例如《漢書·東方朔傳》提到“衣缊無文”,即以麻絮為衣,凸顯簡樸。該詞亦可引申為“粗劣之物”或“底層生活狀态”的象征。

  3. 使用場景
    多見于先秦至漢代的文獻,後世逐漸少用。現代漢語中幾乎不再使用,僅存于古籍或學術讨論中。

若需更精準的文獻例證,建議查閱《說文解字》《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或檢索包含該詞的具體古文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傲客猜中殘香承祀闖伺措大大口道傍築室大鼜大樹底下好乘涼冬小麥都關放錫非鄙鋒燹覆亂府帥關賦棍棍寒檠猾悍惠及回來繪聲繪形洄溯胡桃虎跳峽積讒糜骨擊潰祭土酒甕飯囊卷施眷相寇難匮绌陸地論亢羅浮夢啰噪民營僻陬破蕩清婉齊頭并進曲靜軟骨農散灰扃戶三九沙岸上年少甚麼生菩薩攝食詩準挺俊提請推變無服無梁鬥邪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