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格的意思、詞格的詳細解釋
詞格的解釋
(1).詩文的品格。 宋 蘇轼 《上荊公書》:“向屢言 高郵 進士 秦觀 太虛 ,公亦粗知其人。今得其詩文數十首拜呈,詞格高下,固已無逃於左右。”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李谪仙》:“ 東坡 雲:‘……近見 曾子固 編《太白集》,自雲頗獲遺亡,如《贈懷素草書歌》及《笑矣乎》數首,皆 貫休 以下詞格。’”《宋史·隱逸傳上·魏野》:“顧詞格之清新,為士流之推許。”
(2).專指詞的品格。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詞法之密,無過 清真 。詞格之高,無過 白石 。”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五:“詞格纖靡,實始於 康熙 中。”
詞語分解
- 詞的解釋 詞 (詞) í 語言裡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詞彙。詞書。詞典。詞句。詞序。詞組。 言辭,話語,泛指寫詩作文:歌詞。演講詞。誓詞。詞章。詞律(文詞的聲律)。 中國一種詩體(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
- 格的解釋 格 é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格子紙。方格兒布。 法式,标準: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資格。 表現出來的品質:格調。風格。人格。國格。性格。 阻礙,隔閡:格格不入。 擊,打:格鬥。格殺。 推究:格
網絡擴展解釋
“詞格”這一表述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以下是兩種常見解釋:
一、語言學中的“格”(Case)
在語言學中,“格”指名詞、代詞等在句子中因語法功能不同而産生的形态變化,用以标示其在句中的角色,如主語、賓語等。常見類型包括:
- 主格(Nominative):表示動作執行者,如英語“He runs”中的“He”。
- 賓格(Accusative):表示動作承受者,如英語“I see him”中的“him”。
- 屬格(Genitive):表示所屬關系,如英語“John’s book”中的“John’s”。
- 與格(Dative):表示間接對象,如德語“Ich gebe dem Mann”(我給那個男人)中的“dem Mann”。
漢語無嚴格意義上的形态格變化,主要通過語序和虛詞(如“把”“被”)表達語法關系。
二、文學中的“詞格”(詞牌格律)
在宋詞創作中,“詞格”指詞牌的固定格式,包括:
- 字數:如《水調歌頭》共95字。
- 平仄:聲調高低交替的規則,如“仄仄平平仄”。
- 押韻:特定位置的韻腳需押同一韻部。
- 對仗:部分詞牌要求上下句對仗工整。
例如,蘇轼《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嚴格遵循該詞牌的平仄和分段規則。
若您指其他領域(如音樂、藝術)的“詞格”,建議補充說明以便進一步解答。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格是一個詞語,指的是詞語在句子中的位置和語法功能。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讠”部首,右邊是“工”部首,共有6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略有不同,特别是繁體字的形式。例如,“詞格”的繁體字是“詞格”。下面是一個例句:“他的詞格非常準确,表達了作者的意圖。”其他與“詞格”相關的詞彙有:組詞、近義詞與反義詞等。希望這些信息有助于你了解“詞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