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人心不古,風俗澆薄。《漢書·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悼王道之不昭。” 顔師古 注:“靡,散也;薄,輕也。” 漢 王充 《論衡·非韓》:“以為世衰事變,民心靡薄,故作法術,專意於刑也。”
(2).侈靡輕薄。 明 文徵明 《正始堂記》:“然而人繁物阜,浸入靡薄,懼不可以訓,乃作 正始 之堂,所以示肅中閨,而式于百度也。”
“靡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í báo(注音:ㄇㄧˊ ㄅㄠˊ),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人心不古,風俗澆薄
指社會風氣或人心趨向浮薄、不淳樸。例如:
侈靡輕薄
形容生活奢侈、行為輕佻。例如明代文徵明《正始堂記》用“靡薄”批評當時社會“人繁物阜”卻風氣奢靡,需以“正始”規範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背景,可參考《漢書》《論衡》等典籍原文。
靡薄是指人的品質或行為庸俗、輕薄、淺陋的樣子。一個靡薄之人通常缺乏自律,注重表面的虛榮和享樂,不顧道德和操守,追逐短暫的快感。
靡薄的部首分别是革和艹。革作為部首通常表示與服飾、外表等有關的事物。靡的拆分筆畫是7畫,薄的拆分筆畫是16畫。
《靡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詩經》中的《靡靡之音》。後來的文獻中陸續出現了對靡薄這個詞的使用。在繁體字中,靡薄仍然保持原樣。
在古代,靡可以采用靡靡的寫法,薄可以采用薄薄的寫法,兩個字合在一起構成靡薄,表達相同的含義。
1. 他的生活靡薄而空虛,缺乏追求和深度思考。
2. 這個社交圈充斥着靡薄之氣,人們追逐着膚淺的快樂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實需求。
1. 靡麗:形容貌美、華麗的樣子。
2. 靡費:形容花費過多或不必要的。
3. 靡革:指與服飾、外表等有關的事物。
1. 淺薄:形容見識、學識等不夠深厚、不夠廣泛。
2. 輕浮:形容言行舉止不穩重,缺乏莊重和深思熟慮。
1. 莊重:形容舉止、态度莊重、穩重、莊嚴。
2. 深沉:形容内心世界複雜、思考深刻、意味深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