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文的結尾句子。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法》:“對句好可得,結句好難得,發句好尤難得。”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一:“七言律不難中二聯,難在發端及結句耳。”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一:“《浣溪紗》結句貴情餘言外,含蓄不盡。”
(2).指發言的結束語。 葉聖陶 《某城紀事》:“ 仲箎 說完他的急就的計劃,結句說:我們至親,一定可以幫忙吧?”
“結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jié jù”,主要有兩層含義:
詩文的結尾句子
指文章、詩歌或演講的收尾部分。古人認為結句需有“餘韻”,如明代謝榛提出“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餘”。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中也強調“結句好難得”,說明其在文學創作中的重要性。例如,詩歌中常通過結句升華意境,如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即通過結尾營造悠遠意境。
發言的結束語
在日常表達或正式演講中,結句指收束性的總結話語。例如葉聖陶在《某城紀事》中描寫角色發言的收尾:“我們至親,一定可以幫忙吧?”。
使用場景:
特點:簡潔凝練、餘韻悠長,常具有啟發性或警示性。
結句(jié jù)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結”和“句”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纟和言,拆分筆畫分别是纟(7畫)和句(5畫)。
“結句”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意為結束一段話或文章的句子。在古代,人們用毛筆書寫漢字,将句子寫完之後,稍微停頓,将筆離開紙面,表示一段話的結束。這個動作也被稱為“結句”。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将這個動作所代表的意義引申為一段話或文章的結束。
在繁體字中,結句是結句的另一種寫法,兩個字的形狀基本保持不變,隻是筆畫的書寫順序稍有不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結句的“結”字在古代寫作“賓”,“句”字在古代寫作“勾”。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我們現在所見的“結句”字樣是經過簡化和規範化後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完美的演講,以精彩的結句結束。
2. 在文章的結句中,作者總結了自己的觀點。
3. 這篇論文缺乏一個有力的結句,讀者很難明白作者的意圖。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結語、結尾、結論、句子。
與“結句”意思相近的詞有:收尾、收場、結束、收束。
與“結句”意思相反的詞有:開端、開頭、開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