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郊天迎氣的壇坫。《隋書·禮儀志二》:“ 後齊 五郊迎氣,為壇各於四郊,又為黃壇於未地。所祀天帝及配帝五官之神同 梁 。”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趙涯》:“ 理宗 初郊,行事之次,適天雷電以風,黃壇燈燭皆滅無餘。”
(2).道士所設的壇場。 唐 段成式 《哭房處士》詩:“獨上黃壇幾度盟,印開龍渥喜丹成。”
“黃壇”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語境具體分析。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祭祀用的壇場
指古代帝王在郊外設立用于迎候節氣、祭祀天地的場所。例如《隋書·禮儀志》記載,北齊時期在四郊設壇迎氣,并在未地(西南方位)建黃壇。宋代文獻中也有“黃壇燈燭”的描述,印證其祭祀功能。
道教儀式中的壇場
道士舉行法事或煉丹時設立的特定場所。唐代段成式《哭房處士》詩中提到“獨上黃壇幾度盟”,即指道教活動中的壇場。
浙江紹興“王壇鎮”的舊稱“黃壇”來源有三種民間說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隋書·禮儀志》或地方志《紹興市志》。
《黃壇》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指黃土制成的壇子。
《黃壇》的部首是“土”字,共有5個筆畫。
《黃壇》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為了儲存糧食、酒類等物品,人們經常使用黃土制造壇子,用來貯存物品的容器。因此,黃土制成的壇子很常見,人們習慣性地将它們稱為《黃壇》。
《黃壇》的繁體字為「黃罈」。
古代的《黃壇》以篆書為主要形式。篆書是古代的一種字體形式,以其印刷效果優美而著名。在篆書中,「黃壇」的字形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相似。
1. 農民使用《黃壇》來儲存糧食,以防止它們受潮。
2. 傳統釀酒工藝中,酒須長時間陳釀在《黃壇》中,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1. 黃土:指由風化作用形成的黃色的土壤。
2. 壇子:一種容器,通常由陶瓷、黃泥等材料制成,用于保存物品。
3. 黃色:一種顔色,位于紅色與綠色之間,是光譜中最高純度的色彩之一。
黃壇的近義詞有:泥罐、土壇、黏壁。
黃壇的反義詞可以是:瓷壇、玻璃瓶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