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词格的意思、词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词格的解释

(1).诗文的品格。 宋 苏轼 《上荆公书》:“向屡言 高邮 进士 秦观 太虚 ,公亦粗知其人。今得其诗文数十首拜呈,词格高下,固已无逃於左右。”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李谪仙》:“ 东坡 云:‘……近见 曾子固 编《太白集》,自云颇获遗亡,如《赠怀素草书歌》及《笑矣乎》数首,皆 贯休 以下词格。’”《宋史·隐逸传上·魏野》:“顾词格之清新,为士流之推许。”

(2).专指词的品格。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词法之密,无过 清真 。词格之高,无过 白石 。”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词格纤靡,实始於 康熙 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词格是汉语词汇学和语法学中的重要概念,指词语在语言系统中因形态、句法或语义功能差异而形成的类别体系。其核心内涵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术语定义与学科定位

词格属于理论语言学范畴,特指通过形式标记(如词缀、声调变化)或句法规则划分的词语功能类别。在汉语研究中,它常与“词类”(part of speech)交叉但更侧重形态句法属性。例如古汉语中“吾”(主格)与“我”(宾格)的人称代词分化,即通过词形区别语法角色(参考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汉语词格的具体表现

  1. 形态格

    古代汉语存在代词变格系统,如:

    • 主格:吾当为君(《论语》)
    • 属格:余心之所善(《离骚》)
    • 宾格:见我而笑(《庄子》)
  2. 句法格

    现代汉语依赖语序和虚词实现格关系:

    • 施事格:太阳升起(主语表动作发出者)
    • 受事格:吃苹果(宾语表动作承受者)
    • 工具格:用刀切菜(介词引出工具)
  3. 语义格

    根据语义角色划分:

    • 处所格:住北京
    • 时间格:等三天
    • 来源格:来自上海

(理论框架参考来源: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三、语言演变中的特殊性

汉语作为分析型语言,词格标记逐渐弱化。现代汉语主要通过以下手段替代传统变格:

(历时演变分析参考来源:王力《汉语史稿》)


词格本质是词语功能分类系统,在汉语中经历了从形态变化到句法语义表达的转型。其现代价值在于揭示词语如何通过组合关系实现语法意义,为计算语言学中的语义角色标注(如PropBank框架)提供理论基础。

网络扩展解释

“词格”这一表述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以下是两种常见解释:

一、语言学中的“格”(Case)

在语言学中,“格”指名词、代词等在句子中因语法功能不同而产生的形态变化,用以标示其在句中的角色,如主语、宾语等。常见类型包括:

  1. 主格(Nominative):表示动作执行者,如英语“He runs”中的“He”。
  2. 宾格(Accusative):表示动作承受者,如英语“I see him”中的“him”。
  3. 属格(Genitive):表示所属关系,如英语“John’s book”中的“John’s”。
  4. 与格(Dative):表示间接对象,如德语“Ich gebe dem Mann”(我給那个男人)中的“dem Mann”。

汉语无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格变化,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如“把”“被”)表达语法关系。


二、文学中的“词格”(词牌格律)

在宋词创作中,“词格”指词牌的固定格式,包括:

例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严格遵循该词牌的平仄和分段规则。


若您指其他领域(如音乐、艺术)的“词格”,建议补充说明以便进一步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案抏拜璧八一面备尝艰苦薜衣残替颤索城防军承买崇事爨犀刀刀惇厚耳食之谈公功宫驾冠絶衮叠厚此薄彼呴嘷欢虞会应家阀搅聒京毂鬾实开生面口惽窥宋琅邪台狼跱里旅浏湸流乱陋鄙陋制论切骡纲买笑金马鹿萌生敏疾密查耆耇情根轻衊拳局躯劳三重稍杀神使鬼差十六楼事意司非逃潜趿鞋眺听雾壑淆混蝎蝎螫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