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啟惕的意思、啟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啟惕的解釋

使受到啟發而震懼。 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六章第二節:“多印白話,數 滿清 罪惡,派間諜到 滿 軍中散發,以啟惕其軍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啟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義

“啟惕”指通過啟發使人産生警覺或震懼的心理狀态,常用于描述通過揭露事實、宣傳思想等方式喚醒他人覺悟。例如楊玉如在《辛亥革命先著記》中提到,通過分發揭露清朝罪行的白話傳單“以啟惕其軍心”,即用真相動搖敵方士兵的忠誠。

二、構詞分析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尤其在描述思想動員、政治宣傳等場景。例如辛亥革命時期,革命黨通過傳播反清思想“啟惕”民衆,屬于典型用例。

四、補充說明

現代漢語中“啟惕”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的近義詞為“警示”“啟發”等。其價值主要體現在曆史文獻和特定修辭表達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啟惕

啟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警惕、警覺。它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心,部首口表示言語,心表示内心。這個詞在簡化字中的筆畫數是9畫。

“啟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衛靈公》:“夫唯不恥下問,然後人不嫌教。愈學愈用功。”也有人認為它來源于佛教的“覺”。在繁體字中,啟惕的寫法是啟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啟惕在古代寫法中是“啟悌”。其中,“悌”是表示兄弟崇尚,敬愛的意思。這個寫法更加強調人們應該以敬畏之心對待他人,時刻保持警惕。

例句:

1. 具備啟惕心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2. 他經曆了一次失敗後,對自己的決策更加啟惕。

組詞:警惕、提醒、戒備。

近義詞:警覺、警醒、警戒。

反義詞:放松、疏忽、忽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