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嶺之一。古名 塞上 、 台嶺 ,相傳 漢武帝 有 庾 姓将軍築城于此,因有 大庾 之名。又名 東峤 、 梅嶺 。在今 江西 大餘 、 廣東 南雄 交界處,向為 嶺南 、 嶺北 的交通咽喉。 宋 蘇轼 《贈嶺上老人》詩:“問翁 大庾嶺 頭住,曾見南遷幾箇回?” 陳毅 《登大庾嶺》詩:“ 大庾嶺 上暮天底, 歐 亞 風雲望欲迷。”
大庾嶺是中國南方五嶺之一,具有重要地理、曆史和文化意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大庾嶺位于江西大餘與廣東南雄交界處,是南嶺山脈的組成部分,呈東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約1000米,為花崗岩斷塊山,是珠江水系浈水與贛江水系章水的分水嶺。因其地勢險峻,曆史上被視為南北交通咽喉。
大庾嶺不僅是自然地理标志,更是融合軍事、交通、經濟、文學多重内涵的曆史文化符號。若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閱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大庾嶺》是一個包含三個字的成語,由“大”、“庾”和“嶺”組成。下面将分别解釋這三個字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相關信息。
“大”是一個常用的漢字,意思是指事物的規模、數量或程度較大。它的拆分部首是“大”,總共包含3個筆畫。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它的變體有“太”和“誇”。
“庾”是一個姓氏,在現代漢字中不常見。它的拆分部首是“幹”,共包含8個筆畫。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的變體有“禺”,與“餘”發音相近。
“嶺”是一個指代山脈或山峰的漢字,常用于地理、自然景觀相關的描述。它的拆分部首是“山”,總共包含8個筆畫。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變體有“嶺”、“岺”等。
《大庾嶺》這個詞的來源是出自南朝梁代文學家庾信所創作的《神仙傳》。全句為:“恒山之西有峰焉,高二十餘丈。有人負大劄于山曰‘大庾嶺’。”後來,這個詞的含義擴展為大型山峰或山脈的代稱。
繁體字中,除了“大庾嶺”這個成語的簡體字形式外,沒有特定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大庾嶺”三個字并沒有特别的變體寫法,保持了現代寫法的形态。
以下是一些使用《大庾嶺》這個成語的例句:
與《大庾嶺》相關的組詞有:庾信、庾亮、庾開府。
與《大庾嶺》近義詞有:大山、大峰。
與《大庾嶺》反義詞無明顯相關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