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厲民的意思、厲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厲民的解釋

(1).訓練人民。《管子·權修》:“凡牧民者,欲民之謹小禮,行小義,脩小廉,飾小恥,禁微邪,此厲民之道也。”

(2).虐害人民。《孟子·滕文公上》:“今也 滕 有倉廩府庫,則是厲民而以自養也。”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贊》:“﹝ 李冰 ﹞處厲民之世,而為惠民之政,非仁者不能也。” 清 端方 《請平滿漢畛域密摺》:“論者或謂各省駐防,實繁有徒,祖父相傳,皆仰官廩以自贍,一旦被裁,生計路絶,雖為要政,無乃厲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厲民”的漢語詞典釋義

“厲民”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厲”與“民”的獨立釋義及曆史語境綜合理解。

  1. 釋義一:剝削、苛待百姓

    根據《漢語大詞典》,“厲”通“砺”,引申為損害、剝削,“厲民”即通過苛政或重稅使民衆受苦。例如《孟子·滕文公上》中“厲民而以自養也”,指統治者壓榨百姓以供養自身。

  2. 釋義二:激勵、勉勵民衆

    《辭源》注“厲”亦有“激勵”之意,如《管子·牧民》中“厲民之道”指勸勉百姓勤勉勞作。此用法多見于先秦典籍,強調統治者對民衆的引導作用。

考據與演變

“厲民”的兩種釋義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并存,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漢代後因儒家“仁政”思想普及,第一種釋義(苛待)漸成主流,如《漢書·食貨志》批評“厲民之政”。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多作為曆史詞彙研究。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厲民”一詞在古漢語中有兩種不同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1. 訓練人民,嚴格治理(出自《管子·權修》)

    • 原指通過規範禮儀、培養廉潔等方式引導民衆。如《管子》提到:“凡牧民者,欲民之謹小禮、行小義……此厲民之道也。”這裡的“厲”意為“磨砺”,強調統治者以嚴格措施教化百姓,屬于積極治理手段。
  2. 剝削、虐害人民(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 指統治者壓榨民衆以自肥。如孟子批評滕國“厲民以自養”,即通過苛捐雜稅剝削百姓;明代方孝孺也提及李冰在“厲民之世”推行惠民政策,此處的“厲民”對應暴政背景。

特殊說明:兩種解釋看似矛盾,實則因語境和立場不同。法家文獻中“厲民”多指治理手段,儒家則常用其批判暴政。需結合具體文獻背景理解該詞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寶鉸博實逋竄觸踐道本掉鞅谛味滌瑕蕩垢遁疾泛梗發中廢寝忘飧風筌告止幡公事公辦雚筋和市鴻號華霍撿覈急杵結膜稽古揆今京房術金題玉躞糾結具僚口子掠鹵黎明靈憲,算罔論論口羅羉梅目珉砌木然鬧竹竿弄不清破字千乘萬騎僑滙青土窮磨群倫瑞色三蠹上牢埏隧盛裝深士身衣口食社人屍喪肆劫肆言無憚送粥投鞭斷流溫風無上菩提謝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