俶裝的意思、俶裝的詳細解釋
俶裝的解釋
整理行裝。《後漢書·張衡傳》:“占既吉而無悔兮,簡元辰而俶裝。” 李賢 注:“俶,整也。”《陳書·虞荔傳》:“必願便爾俶裝,且為出都之計。” 宋 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三:“ 廷 俶裝西上,道中小緩而進。” 梁啟超 《緻籍亮侪熊鐵厓陳幼蘇劉希陶書》:“ 松 循 諸公,聯翩南邁;賤子亦已俶裝,将從此逝。”
詞語分解
- 俶的解釋 俶 ù 開始:俶擾。 作。 整理:俶裝(整理行裝)。 善:“令終有俶”。 俶 ì 同“倜”。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裝的解釋 裝 (裝) ā 穿着的衣物:服裝。便裝。軍裝。中山裝。裝裹。 特指演員演出時的穿戴打扮:上裝。卸裝。 特指出行時帶的東西:治裝。整裝待發。 特指工業生産或軍隊作戰所需的用具和器械:裝備。裝置。裝甲。
專業解析
“俶裝”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含義需要從古漢語角度進行解析。結合權威漢語辭書及古代文獻用例,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俶裝”指整理行裝,準備出發。其中:
- “俶”(chù):意為“開始”、“整理”。《說文解字》釋為“善也”,引申有“始”、“作”之意,在此語境下強調動作的起始與準備狀态。
- “裝”:指行裝、行李。動詞化後意為“置備行裝”。
因此,“俶裝”二字組合,形象地描繪了啟程前收拾、打理行囊的行為過程,蘊含整裝待發之意。
二、文獻溯源與用例
該詞最著名的出處見于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 《詩經·小雅·大東》:“俶載南畝,播厥百谷。” (雖然此句“俶載”意為“開始耕作”,但“俶”字體現了起始義)。
- 更直接相關的用法在曆代注疏及文選中可見引申,如古人注釋或仿作中常用“俶裝”表示準備行裝遠行。例如清代學者在箋注《楚辭》或漢賦時,會用“俶裝”解釋主人公離别的場景。
三、語義辨析
- 與現代詞彙的區别:不同于現代常用的“收拾行李”或“整理行裝”,“俶裝”帶有濃厚的文言色彩和文學性,強調動作的初始性與鄭重感。
- 語境特征:多用于描述遠行、離别或履行使命前的準備,常見于古代詩文、書劄中,表達一種莊重或略帶離愁的氛圍。
四、權威辭書依據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明确收錄“俶裝”詞條,釋義為“整理行裝”。該詞典是當今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具有極高的學術權威性。
-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在“俶”字條目下,引《詩經》及後世用例,支持“俶”有“始”、“作”義,與“裝”結合符合“治裝啟行”之義。
-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在“俶”字釋義中指出其動詞用法,如“俶裝”即“整理行裝”,印證了該詞的語法結構與核心語義。
結論
“俶裝”是一個源自上古、沿用至近代的文言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整理行裝,預備啟程。它承載着中國古代語言的文化内涵,主要用于書面語及文學作品中,生動體現了古人遠行前的準備場景。現代漢語雖已罕用,但其精煉的表達仍見于經典文獻及權威辭書的诠釋中。
網絡擴展解釋
“俶裝”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俶”和“裝”兩個單字構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分解
-
俶(chù)
- 本義為“開始”或“整理”,如《詩經》中“令終有俶”指善始善終。
- 在“俶裝”中取“整理”之意,如《後漢書·張衡傳》載“簡元辰而俶裝”,即選擇吉時整理行裝。
-
裝(zhuāng)
- 本義為“行裝”或“衣物包裹”,如《說文解字》釋“裝,裹也”。
- 引申為出行時攜帶的物品,如“治裝”“整裝待發”均指準備行李。
組合詞義
- 俶裝:指整理行裝,準備出發。
- 例如:
- 張衡《思玄賦》:“簡元辰而俶裝”,意為選擇吉日整理行裝。
- 謝靈運詩:“夕飲餞以俶裝”,描寫餞行後整裝待發的情景。
用法與演變
- 古代用法:多用于詩文,強調鄭重其事地準備行程,如陸遊詩“俶裝”暗含漂泊羁旅之意。
- 現代用法:已不常用,僅在文言或文學化語境中出現。
讀音與變體
- “俶”在“俶裝”中讀作chù;另有一音tì,通“倜”,如“俶傥”(同“倜傥”)。
- “裝”的繁體為“裝”,筆畫13畫,五行屬金。
總結來看,“俶裝”是一個典型的文言詞彙,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整理行裝”的核心含義,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中。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宅正路八棒十挾拜恩私室白獸幡包單鄙旨碧滋財薮趁水和泥代人受過都家笃而論之兒童竹馬凡夫俗子購捕光蛋貴表過臘還土孩子氣護練混補翦戮窘竭稽山大王急賢遽惕寇勢老成煉達樂逸利械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綠暗紅稀僈楛畝級母體攀陪且彌期較青琱清漏人面獸心若者殇宮山邑攝養釋險收魂授時壽算水則縧絨縧絲田畻體佞通曹亡狀夏禮相思業先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