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邑的意思、山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邑的解釋

(1).猶山地,山區。《管子·山國軌》:“ 周 岐山 至於 峥丘 之 西塞丘 者,山邑之田也。布币稱貧富而調之。”

(2).山區城邑。 宋 蘇轼 《司竹監燒葦園會獵園下》詩:“豈如閑官走山邑,放曠不與趨朝衙。” 元 王恽 《鹈鴂詞》:“田間趣起早耕人,秀樾深藏曉無迹,陰陰夏木共山邑。” 清 褚人穫 《堅瓠馀集·鼈逐人》:“大理司直 陳棣 嗜鱉,所居山邑,艱於得,隨得則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山邑

核心釋義

指山區或丘陵地帶的城邑、縣鎮,兼具地理特征與行政屬性。古代多用于描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的邊遠城鎮,現代語境中亦可泛指山區縣城。


詳細釋義與依據

  1. 地理屬性

    指被山脈環繞或建于山地的聚落。《漢語大詞典》釋為“山間的城邑”,強調其自然地貌特征。如《左傳·哀公元年》載“吳師在陳,楚大夫皆懼……遷郢于鄀,而改紀其政,以定楚國”,其中“鄀”即屬山邑(《春秋左傳注》,楊伯峻編著)。

  2. 行政建制

    古代行政區劃中,部分縣因地處山地稱“山邑”。如宋代《元豐九域志》将地形多山的縣标注為“望”“緊”“上”等級别,其中“緊”“上”多含山邑屬性(《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史為樂主編)。

  3. 文學意象

    詩詞中常借“山邑”渲染荒僻、清幽之境。王安石《送李宣叔倅漳州》雲“山邑少墟市,時逢種田人”,凸顯地廣人稀的田園風貌(《王荊公詩注補箋》,李壁注)。


語用場景


古今演變

先秦至漢唐,“邑”泛指城池,故“山邑”側重地理;宋明以降,隨行政區劃細化,“山邑”漸與“畿縣”“水鄉”對舉,強化行政-地形雙重含義。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降低,多見于文史領域。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2. 《中國古代地名大詞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3. 《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4. 《中國曆史地理概述》,鄒逸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網絡擴展解釋

“山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山地/山區

指以山地為主的區域或地理環境,強調自然地貌特征。例如《管子·山國軌》中提到“山邑之田”,即指山區土地的管理與稅收分配。

2.山區城邑

指位于山區的城鎮或聚居地,兼具地理與人文屬性。如宋代蘇轼在詩中描述“閑官走山邑”,元代王恽提到“陰陰夏木共山邑”,均指山間的小城或村落。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及詩詞用例,權威來源以(滬江詞典)和(查字典)為主。

别人正在浏覽...

鳌憤龍愁飽讀北榜裱畫藝人材高知深殘民草履蟲趁勢落篷赤犮牀鋭春播春齋帶郭甸圻調匙都工顧後瞻前還姓喉炎潢洋黃榆信護甲呼幺喝六進辭景命可憚老面累加廉勤靈豸賃傭龍煤陸道夢熊幕燕内政弄孫驽闇魄蜍潛潤輕渎如命傘蓋三海上坐扇赫扇訹石欄失禦束誡鼠目庶士堂眷廷疏同業微莖無有鄉消費者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