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攝養的意思、攝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攝養的解釋

(1).撫養。《三國志·吳志·陸瑁傳》:“ 瑁 從父 績 早亡,二男一女,皆數歲以還, 瑁 迎攝養,至長乃别。”《宋書·後妃傳·孝懿蕭皇後》:“初 太宗 少失所生,為太後所攝養。”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一:“期歲,為姨 寳光 所攝養,同如母之義子。”

(2).養生;調養。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夙惠》:“陛下晝過冷,夜過熱,恐非攝養之術。”《舊唐書·方伎傳·葉法善》:“自曾祖三代為道士,皆有攝養占卜之術。” 清 唐孫華 《暮春雜詩》:“旦暮暄寒異,時愁攝養妨。” 郭沫若 《山中雜記·芭蕉花》:“這恐怕是在産褥中,因為攝養不良的關系所生出的子6*宮病罷。”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攝養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攝養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養生保健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主動的調理與護持來保養身體、維系健康。該詞由“攝”與“養”二字組合而成,體現了古人對生命養護的系統觀念:

  1. 字義解析:

    • 攝(攝):本義為“持取”、“收斂”,引申為“調理”、“統攝”、“保養”。在養生語境中,強調對自身生命活動(如飲食、起居、情志、精氣)的主動管理和約束,使之有序、和諧。例如《說文解字》釋“攝”有“引持”之意,在養生中即指導引、調控身心。
    • 養(養):本義為“供養”、“撫育”,引申為“調養”、“補益”、“使生長壯大”。指通過供給營養、休養生息、避免傷害等方式,使身體機能得到維護和增強。
  2. 合成詞義: “攝養”合起來,意指通過一系列主動的、有意識的調節、管理和滋養行為,來保養身體、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它涵蓋了古人養生實踐的多個方面,如:

    • 飲食攝養:注重飲食有節、五味調和、營養均衡。
    • 起居攝養:遵循自然規律,合理安排作息,勞逸結合。
    • 情志攝養:調和七情,保持心态平和,避免過激情緒損傷髒腑。
    • 運動攝養:進行適度的導引、吐納等運動以流通氣血。
    • 環境攝養:選擇適宜的生活環境,避風寒暑濕等外邪。
  3. 典籍釋義與權威參考: 在權威漢語辭書中,“攝養”的定義清晰指向養生保健: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攝養”的釋義為:“保養;調養。” 并引用《三國志》等古籍例證說明其自古以來的應用。
    • 傳統醫學典籍如《黃帝内經》雖未直接使用“攝養”一詞,但其“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的核心養生思想,正是“攝養”概念的集中體現。
    • 後世養生家,如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大量論述了具體的“攝養”方法,強調“善攝生者”需在各方面謹慎調理。
  4. 用法與語境: “攝養”一詞具有較強的書面語色彩和傳統文化底蘊,常見于中醫養生、古籍、以及探讨傳統健康理念的現代文章中。它強調的是一種系統、主動、貫穿日常生活的健康管理方式,與現代“保健”、“養生”概念相近,但更突出“自我調控”(攝)的内涵。

攝養,即是通過主動地調節飲食、起居、情志、運動等生活各個方面,并加以滋養補益,以達到保養身體、維護健康、延年益壽目的的綜合性養生行為。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特别是中醫養生學中的重要概念。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攝養”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撫養

指對年幼子女或親屬的撫育、保護。例如:

二、養生調養

指通過生活起居、飲食等方式調理身體、保持健康。例如:

用法示例

  1. 養生語境:古人強調“與其救療于有疾之後,不若攝養于無疾之先”(高濂《遵生八箋》)。
  2. 撫養語境:如《冥通記》中描述幼子由姨母“攝養”,視如己出。

“攝養”既可指對他人(尤其是幼弱)的照料,也可指自我身心的調養。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但核心均圍繞“養護”展開。

别人正在浏覽...

傲然白蜺霸王奔蜂劖刈淳古出于從私電子式堆積作用耳珥防火漆泛下豐犒楓叟複利挂壁乖劣逛遊龜齡鶴算規磨河陰後海薦新膠船進階紀系沮壞臘梨勞而少功老花根雷渚禮祠梨花臨歧靡風謀約努嘴排讦俏美棋錯一着,滿盤皆輸歧途潤筆花如是我聞儒職山坑折巾雙線行水鬼私朝踏壞挑幺挑六童騎徒坐委絕卧床霧帳相忘邪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