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晰的滴漏聲。古代以漏壺滴漏計時。 南朝 宋 鮑照 《望孤石》詩:“嘯歌清漏畢,徘徊朝景終。” 唐 王昌齡 《長信秋詞》之一:“熏籠玉枕無顔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明 楊慎 《齋房春夕》詩:“隱隱聞清漏,迢迢出 建章 。”
(2).借指時間。《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惟隻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清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基本含義
指清晰的滴漏聲。古代用漏壺滴水計時,因此“清漏”常用來描述漏壺滴水的聲音,例如:
引申含義
可借指時間本身。例如:
文學用法
在古典詩詞中,“清漏”多用于營造靜谧、孤寂的意境,如明代楊慎《齋房春夕》中“隱隱聞清漏,迢迢出建章”,通過聲音的細微描寫增強畫面感。
總結來看,“清漏”兼具具體(滴漏聲)與抽象(時間)雙重意象,是古代文學中體現時間感知的典型詞彙。
清漏是一個漢字詞語,多用于描述繪畫、音樂等方面。它的意思是流露出清新、純淨的情感或美感。通常用來形容繪畫和音樂作品中所展現出來的特質。
清漏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流(豆),總共有12個筆畫。
清漏是古代漢字,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期。在繁體字中,清漏的字形保持不變。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清漏的字形也有所不同。例如,其中的水部(氵)可能出現不同的形态,如“氵”、“水”或者改變了位置。
1. 這幅畫展現出了清漏而富有韻味的意境。
2. 她的音樂作品充滿了清漏的音色。
3. 他的詩歌以清漏的筆觸展示了自然美景。
組詞:清澈、漏光、清麗、漏風。
近義詞:清新、純淨、明亮。
反義詞:渾濁、混雜、粗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