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絨線繩。 明 徐渭 《寶刀詩》:“絛絨結蠻女,鐵色照 并州 。”
“縧絨”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縧絨”指用絨線編織成的繩狀物,常用于衣物或裝飾品的邊沿點綴。其拼音為tāo róng,注音為ㄊㄠ ㄖㄨㄥˊ,字形結構均為左右結構。
二、字義分解
三、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徐渭的《寶刀詩》:“縧絨結蠻女,鐵色照并州”,描述用絨線繩裝飾的場景。
四、相關擴展
“縧絨”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中。其近義詞可參考“絨線”“絲縧”等裝飾性線繩類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辭海》或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縧絨》一詞通常指柔軟而有光澤的織物,如絨布、天鵝絨等。這種織物由于質地柔軟細膩,被廣泛用于服裝制作。
《縧絨》的部首是 “纟”(sī)和“⺮”(zhú),分别表示線和竹。
拆分後可得到以下筆畫:
- “纟”:3畫
- “⺮”:6畫
《縧絨》一詞源于漢語,為簡體字。在繁體字中,縧絨幾乎保持一緻:綯絨。
古時候,《縧絨》的寫法稍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以及其它古代文字作品中,縧字的寫法為纟刀,絨字的寫法為⺮刃。
1. 她穿着一件縧絨衣服,看起來既時尚又溫暖。
2. 這床縧絨被子質地柔軟,非常舒適。
- 絨布:用毛紗織成的一種柔軟細膩的紡織品。
- 緞絨:一種絲織品,表面常有金銀光澤。
- 絨布、天鵝絨、絨毛
- 粗布、粗糙、毛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