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ell time]∶天文台用無線電信號報告最精确的時間
(2) [issue almanac]∶政府頒行曆書
謂記錄天時以告民。後以稱頒行曆書。語本《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孔 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 漢 張衡 《東京賦》:“規天矩地,授時順鄉。” 宋 蘇轼 《謝賜曆日诏書表》之一:“授時賦政,亦郡守之常。”《清史稿·時憲志一》:“大學士 李霨 傳諭:‘授時乃國家要政。’”
授時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及專業解讀如下:
基本含義
“授時”指通過天文觀測或技術手段确定标準時間,并将其傳遞給社會應用的行為。“授”即給予,“時”指時間,合意為“頒授時間”。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古代應用
中國古代通過圭表、日晷等天文儀器觀測太陽位置以制定曆法,再通過鐘鼓樓、烽火等信號向民衆發布時間,稱為“敬授人時”(《尚書·堯典》)。
來源:《中國天文學史大系》,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天文學與計量學定義
授時系統通過原子鐘、衛星等精密設備産生協調世界時(UTC),再經無線電、網絡等媒介傳遞标準時間,用于校準各類計時設備。
來源:《時間頻率計量術語》,國家質檢總局。
技術實現方式
來源:《時間同步技術》,國防工業出版社。
授時系統是國家基礎設施的核心環節,支撐金融交易(如毫秒級時間戳)、電力電網同步、5G通信調度等關鍵領域。例如,中國北鬥衛星授時精度達20納秒,保障高鐵運行安全。
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官網公開報告。
“授時”是一個綜合科技與曆史的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詳細解析:
授時指通過特定技術手段,将标準時間信息傳遞給其他設備或系統的過程。其核心是建立時間基準并實現精準傳遞。現代授時方式包括衛星導航系統(如GPS/北鬥)、網絡協議(NTP/PTP)、無線電波(長短波)等,精度可達納秒級。
該詞源自《尚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最初指通過天文觀測指導農耕節氣。古代中國通過頒布曆書實現"授農時",現代演變為時間同步服務,英文對應"Time Service"。
古代"授時"不僅是技術行為,更包含"敬天授民"的治理哲學。現代通過陝西蒲城的國家授時中心,延續着這種時間權威的象征意義。
(注:完整曆史演變和技術細節可參考國家授時中心官網及國際電信聯盟相關文獻)
磅秤奔走如市避炎弊政漕程蟬攫禅院陳祈春賬錯支剌兜馱番陣風步改嘴更易固定詞組鬼串貴峻鬨鬨華省嫮都湖澤護治驕骢斠士嘉頌堪達罕狼火陵遲淩毆流動資金六婆亂墜天花落葉闊葉林抹門兒貊頭内寄生女人拜評薪品色青蛇清吟小班遒鍊冗濫弱習三度傘扇散衙神香絲言縮腹鐵搭停停當當土基讬興甕盎下馬席詳考巷尾街頭心歹